专家视野中的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
本文关键词:专家视野中的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大学 开放课程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统计分析法
【摘要】:在世界开放大学快速发展和网络学习技术日益革新的背景下,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课程的一般结构和对课程的整体性理解为框架,采用了德尔菲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23位专家进行了三轮问卷咨询和评议,最后经统计、讨论和修订而成。专家们认为,开放课程的质量评价应重点关注其开放性,课程宗旨要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开放课程实施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技术革新创造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开放课程学习应协同创建开放学习社区,为学习者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提供平台。
【作者单位】: 上海开放大学管理系;上海电视大学青浦分校;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开放课程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统计分析法
【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面向学习者的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编号:12YS166),主持人:孙传远
【分类号】:G728
【正文快照】: 一、引言基于网络的学习技术革新为“开放学习时代”课程的开放学习提供了可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1年开始公开发布“开放课件(OpenCourseware)”,对全世界所有人公开、免费使用,标志着“开放课程”(Open Course)运动的产生。从2002至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该校网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艳,黄荣怀,李晓明,申瑞民;《网络课程课件质量认证标准》的研制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马红亮;Stephen Powell;傅钢善;;引入国外开放课程构建网络学习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邵立周;白春杰;;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王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十年回顾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宗红;;E-learning与深化高职实训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蔡冠群;张新民;;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马海韵;;政策生命周期:决策中的前瞻性考量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赵巍;将多媒体技术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宁敏;;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扶持政策绩效评价[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左建军;徐麟;;中医院校多媒体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陈壮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工具选择[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代海芳;汤菊香;张志勇;;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2期
9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周丽红;;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朱莹;贾永兴;;基于网络的问题式学习方法研究[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3 吕志奎;;反思中国区域公共政策研究——缘起、现状与路向[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盛萍;杨皓;;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吴於人;倪忠强;王祖源;;论高校通用型课程教学网络系统的通用性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刘金广;;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熊娟;;教育信息化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董倩倩;;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影响的分析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邓华;张凤军;;社会管理中的客体流变及政府的预测性应对——以失业群体的流变及应对策略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海峰;;公共政策辩论中公民参与探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W,
本文编号:111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11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