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多元文化对当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02 18:23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对当代女子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女子教育 性别刻板印象 女生优势


【摘要】:从20世纪初中国开办女子学校到今天,女子教育的环境、目标、内容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文化的多元化、社会性别观念的变革、学业上的"女生优势"以及男女平等教育形式的实现等方面对当代女子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析,探讨两性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776
【正文快照】: 所谓文化多元化是指在坚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文化交织、兼容、发展的态势。①20世纪末以来,各种新的文化观念在全世界迅速传播。这些文化观念既有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颠覆,也有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挖掘和复古,性别观念的定位、女性的成长方式和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雪梅;;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陈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1期

3 丁娟;;对教育公正与女性发展关系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冀;;浅论多元文化下的高校道德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2 李韶宏;;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职业生涯规划策略[J];大家;2010年17期

3 苏娅;;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一个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1期

4 李敏智;;以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吴晓庆;沈大伟;;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潜能激发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宋传颖;吕放光;;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比较大学生的就业期望现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崔影慧;王翠红;;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15期

8 聂燕丽;;论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方论刊;2011年03期

9 聂馥玲;;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郑杨;;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意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郢;教科书审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贞;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月红;我国本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永彪;大学生性别—职业刻板印象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文辉;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娴;大学毕业生职业初期社会适应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黄秋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高瑞娟;中国女性就业平等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邱霞;多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静;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人口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2 叶秀山;说“人相忘乎道术”[J];读书;1995年03期

3 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从中国改革和世界文化演变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4 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郑荣双;多元文化:作用及误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6 肖赞军;;中国义务教育投入的二元化特征[J];教育与经济;2006年02期

7 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1期

8 刘龙海,王菁华;女大学生成才心理及其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娟;;明代的女子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高荣楣;;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J];西江月;2010年09期

3 齐山;张琼;;21世纪的女子教育[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4 张羽琼;清末贵州女子教育的兴起[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张玉华;我国近代女子教育对现代妇女成人教育的现实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谢宁;我国少数民族女子教育问题及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1995年05期

7 王敬平;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黄佩芳;兴办女学高潮与浙江近代女子教育体系的建立[J];台州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黄雪霞;;1900—1919年仙游县的女子教育[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小华;赵小东;;清末四川女子教育的发展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2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5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7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熊贤君;;经元善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陶嘉;;晚清进步知识分子的女子教育观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赖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钟兰花;我市成立女子教育培训基地[N];绍兴日报;2007年

2 黄巧波 (中山市档案局编研科副科长 副研究馆员 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末民初香山兴办县立女子学校[N];中山日报;2007年

3 刘晶晶;苏州“淑女班”的西化淑女教育[N];中国商报;2007年

4 朱雯迪;学刺绣练插花 女白领钟情淑女教育[N];经济参考报;2006年

5 文东;关注农村贫困女性教育[N];江西日报;2003年

6 刘大可;家族教育研究的新坐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议题论争研究: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Pr颖;民国时期女子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闫萌;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宁夏大学;2013年

3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5 范文;中日女子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李蔚;云南少数民族女子教会教育的历史研究(1881-1949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晓彬;蔡元培女子“完全人格”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朱玉萍;康有为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林蓉;国民政府1938-1949年间“推行家庭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5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245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