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阅读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影响
【摘要】:新媒体阅读以其信息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深受青少年的偏爱,进而引发了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变化。青少年的思维在向非线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转变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通过父母的积极参与、学校的创新性教育和政府对网络环境的优化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共同促进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基金】:201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少年研究专项(山东省青少年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批号:14CQSJ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年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解释学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教学模式研究”(项目批号:2015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92;D669.5
【正文快照】: 阅读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道德提升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书面的文字并不是一般的寻常记忆,它在重塑过去的过程中能够给予现实中的人们以震撼心灵的想象[1]。青少年正处在阅读的黄金时期,高品质的阅读内容、成熟的阅读素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开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丽;;青少年思维问题的成因及转变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2 李宏利,刘惠军;互联网与青少年思维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李宏轩,杨宁;混乱中的秩序:Internet信息自组织[J];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荣;互联网的悖论:信息无限与知识有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秦方顺;网络发展中的精神变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田科瑞;网络时代的民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陈勇,刘婧;网络道德问题成因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闵正威;;行走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网络伦理的价值取向探微[J];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04期
6 何国清;宾迎;;论网络伦理的失范与规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汪为春;杨广平;郑腾;;论网络社会语境下人的伦理价值诉求[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肖峰;;当代信息技术的若干政治哲学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梅英;谈网络生态系统中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生态危机发生的主导根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10 南帆;;虚拟的意义:社会与文化[J];东南学术;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瑾;;全球化下的市场和世界市场拜物教[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2 刘薇;;提高知识服务的技术含量[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C];2002年
3 陈仕平;;虚拟技术负荷公共性何以可能?——虚拟技术应用背景下公共性实现的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刘薇;;提高知识服务的技术含量[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思源;;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初探[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伦;Linux及其伦理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4 寇继虹;水利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曾勇;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维俊;小麦生长的力学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琼;农业网站科技信息智能采编系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莉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运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孙艳杰;网络交往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东刚;网络视频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晓锟;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信息力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雅琴;网络交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岳丽娟;论网络政治参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志浩;儒家义利观与网络道德的构建[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10 周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浩;网络人格的异常心理及矫正[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崔海东;Internet技术的发展[J];电信技术;1998年07期
4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5 王锋;;浅析教师权威[J];教育与职业;2007年06期
6 易红郡;信息素养: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2期
7 韦庆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8 李宏轩,杨宁;混乱中的秩序:Internet信息自组织[J];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11期
,本文编号:1274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27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