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摘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依据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郭熙保教授的“耕地劳动比例法”对我省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山西省当前至少还有超过300万待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长期而艰巨。据2011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可得,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与城镇相比差距明显,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技能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及城镇长效转移就业的进程。 近年来我省出台并认真贯彻落实了一系列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但是转移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培训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培训需求没有充分调动、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对我省转移培训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构建转移培训长效模式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证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理论回顾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转移培训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指出参加过转移培训的劳动力更易被转移并且培训后的收入更高,即培训状况与是否实现稳定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明确了转移培训对转移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剖析了我省目前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尝试构建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尝试构建的模式主要包括5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给出了具体说明和对应策略,旨在建立一个能够使转移培训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效彻底转移的培训模式。 提出了保障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有制定基地认定制度、完善转移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建立资金直补制度、建立公开公示制度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2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云峰;;职业教育新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J];中国农村教育;2005年Z2期
2 占闪星;;开拓创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J];新农村;2007年01期
3 ;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研究”成果公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陈进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管理;2005年04期
5 邓子兵;;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6期
6 戴世平;;抓实“四招” 解决师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浅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4期
7 薛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8 全兴福;;丘陵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以遂宁市船山区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张昭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10 孙诚;;关注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毅刚;;汉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探讨[A];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张永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流向及特点[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张随榜;李博;张之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民工组织管理[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培;陆柏;;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刍议[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梁艳;;海淀北部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报告[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7 仲良华;宣云;;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8 唐磊雯;邵法焕;;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探讨[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凤义;;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10 杨东朗;吴正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耕地保护的关系[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付雪 通讯员 邬有婷;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N];楚雄日报(汉);2010年
2 通讯员 赵文红;我市多措并举促农村劳动力转移[N];临汾日报;2009年
3 黄茂森;农村劳动力转移四年务工收入超亿元[N];玉溪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邢定生;五大举措支撑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N];玉溪日报;2010年
5 志刚 卜华;川汇区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N];周口日报;2010年
6 记者 勾六零 实习生 华薇;大理市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7 伊钧梅 首席记者 王唯先;上半年我市农民本地就近务工突破10万人次[N];牡丹江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徐增平 刘继华;梁山农村劳动力转移多元化[N];济宁日报;2009年
9 记者 梁红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言[N];协商新报;2009年
10 陈洋;全力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厚喜;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马华泉;城市化中教育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陈伙林;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申鹏;基于中国人口转变视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毛隽;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张焕英;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群;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红红;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晓晨;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吴万群;安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贺;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夏宏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均衡的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7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27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