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12 04:10

  本文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 出处:《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发展回溯 未来思考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先后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互为激发、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共识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本研究结合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全球发展脉络中系统地展现与分析了这三大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政策与实践举措的发展和成因,研究结论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者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们在实践运作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协同。研究为更深入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就三者的未来行动策略提供了若干可资参考的思路。
[Abstract]: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was born in the western socie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196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s closely intertwined to stimul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Together, it constitutes 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and principles of the world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ince 1970s.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how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three concepts, the development and causes of the mai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nd points out that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have always had internal consistency in concept, that i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although they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on practical operation. However, i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mutual support and coordin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nd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reference on the future action strategies of the thre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乃至社会建设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迄今四十多年来,它们在理念、政策、实践等方面既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与希望,以及自信的变革力量,同时也在改革与求变中给我们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乃至纠结与迷茫。它们之间的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顾明远;石中英;;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鲍道宏;;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国外“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发展脉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伟远;段承贵;;终身学习立交桥建构的国际发展和比较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9期

4 吴遵民,谢海燕;当代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动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高志敏;贾凡;;展望新的征程,期待新的腾飞——关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师生对话(上)[J];当代继续教育;2013年02期

6 高志敏;高宛芝;陈珂;;深入西方语境 解读“学会生存”[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4期

7 英格.帕森,余祖光;瑞典的终身学习和员工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1期

8 赵中建;;乌兰巴托宣言[J];外国教育资料;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喻红梅;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途径:优化学习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汪子蒿,王太庆;关于“存在”和“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鲍道宏;;国外“终身教育”理论、理念和思潮发展脉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吴遵民;全球化视野中“学习社会”与基础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4 吴遵民;终身学习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J];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5 祝智庭;欧洲委员会关于教育和训练的白皮书——学习化社会之声辨[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书国;;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体系框架和基本制度[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2期

2 陈吉森;;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和图书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仇毓文;学习型社会与教育职能的转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鲍道宏;;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国外“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发展脉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姚旭;终身教育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檀勤良,瞿群臻;关于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4年06期

8 夏立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终身教育[J];职大学报;2004年04期

9 齐爱兰,宋泽滨;“学习型社会”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初探[J];继续教育;2004年02期

10 李云霄;探究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萍芳;;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谈老年教育的几个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2 黄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老有所为[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3 俞敏敏;;试论博物馆的人才与队伍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雨华;;论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管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刘书林;;青年人才与“终身学习”的趋势[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7 江少珍;;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万玉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终身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思考[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10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潘先考;办好开放大学 服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N];台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晨 高靓;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岳娟红 杨沫 撰稿;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 着力创建学习型社会[N];太原日报;2011年

4 记者 徐瑞哲;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N];解放日报;2010年

5 贾海峰;理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内涵[N];工人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彬;福建着手为终身教育立法[N];光明日报;2003年

7 ;成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通讯员 詹建京 记者 杜弋鹏;北京门头沟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9年

9 李珂;两岸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10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主任、上海电视大学校长 张德明;学习让城市更美好[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2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3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7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8 国卉男;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磊;中英成人教育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振;终身教育理念下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兵;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云;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定位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春燕;《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15项质量指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胡蕙芳;关于我国学习型社区构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2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412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