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问题探论
本文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三个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出处:《理论导刊》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三个认同",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当代中国大学生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转型期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发展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性"发展问题。以"中国梦"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改革现行民族教育,开展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Abstract]:"three identities", namely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is is the bas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cluding borderland ethnic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in Chinese socie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has become the "three ident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orderland ethnic area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oblem; The basic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three ident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borderland ethnic areas is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in frontier ethnic areas, guided by "Chinese Dream".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channe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ing the current ethnic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education is the feasible way to strengthen the "three ident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borderland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基金】: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YB20144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三个认同”教育是当下中国大学生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而言,这是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的“现代性”——“全球化”“多元文化”“转型期”等语境下,探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三个认同”教育相关问题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达云;;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军;;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差异的比较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2 毛英;李仁君;;认同论视角下阿坝藏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3 肖述剑;李珂;;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效性——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4 许艳红;;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山西地方红色文化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南英丽;曲彦;;在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6 赵娜;;浅谈Mind Manager软件在高校课堂中的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03期
7 闫瑞;;我国警察执法权力与权威失衡原因探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班克庆;;浅谈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之改革[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9 李大棚;王太海;;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研究[J];长江论坛;2014年02期
10 王冬梅;;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J];才智;2014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柳翔浩;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黄沙;纳西族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6 李洪君;毛泽东思想意识形态化进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白云龙;基于经济权力结构视角的包容性增长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邬文英;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14年
9 杜兰晓;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宋文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北扬;民族学校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郑慧;初中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刘媛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刘国钧;当代湘西苗族基层群众国家想象及其重构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毅;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法制观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任青;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高金强;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9 曹宏伟;青海地区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美苑;社会稳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认同教育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罗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刘建红;张京玲;;“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5 许小青;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王嘉毅;常宝宁;丁克贤;;新疆南疆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认同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7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余梓东,李劲松;中央民族大学学生民族观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明;居来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殊规律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2 范一;;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J];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3 ;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李化龙;应当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投入[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李发岁;边疆民族地区村民自治问题探析——兼论云南村级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探索;2000年04期
6 刘闽;“入世”后边疆民族地区干部人才工作思路的调适[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白常德;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8 高永久,徐亚清;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9 陆云;“他者关怀”: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重要话语[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赵世林;陈为智;;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兴;周锟;王达阳;;破解边疆民族地区民生难题的有益探索——新疆伊犁、哈密地区“两居”工程建设情况调研[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2 金珍;;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以云南高校为例[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金海燕;;边疆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祝有光;左腾英;;《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小学寄宿部功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云南卷)[C];2013年
6 郭大烈;;民族文化类型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吴海燕;周国炎;;论民族杂居地区和谐语言生活构建——以云南省民族杂居地区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8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9 孙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谋求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探讨[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家荣;;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对策研究——以教学质量监测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鲁子花;发展教育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N];云南政协报;2005年
2 方慧;中国边政学研究的新突破[N];云南日报;2007年
3 肖文辉 李祥如;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工作的研究[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4 贺薇邋潘蓉;边疆民族地区要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N];云南政协报;2008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张居正 赵启文;谋发展话民生[N];云南政协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凝聚社会共识,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真实需求发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罗淳;特色立镇 能力建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情报研究院研究员 彭靖里;让“科普”走向“科技惠民”[N];云南政协报;2011年
9 ;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造福各族人民群众 大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李皓 杜肯堂;边疆民族地区要加快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宏杰;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石正义;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美国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王鹏;祁连山牧民生态哲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芳芳;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王欣;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关晓菲;边疆民族地区热点舆情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机制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5 张玉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凯;科技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永鑫;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段志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赵志忠;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D];云南大学;2012年
10 范文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4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44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