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结构效度 因素分析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检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在青少年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中的结构效度。方法:2826名青少年正常样本与322例临床样本接受FUSQ测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两种三因素模型在不同样本中的结构效度。结果:两种三因素模型的RMSEA、拟合指数和增值指数均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三因素修正模型(χ2/df=1.97-10.87,RMSEA=0.055-0.067,MECVI=0.497-1.531,GFI=0.91-0.96,CFI=0.95-0.97)比三因素相关模型(χ2/df=4.62-29.84,RMSEA=0.098-0.114,MECVI=1.699-2.949,GFI=0.76-0.83,CFI=0.85-0.88)更理想;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具有类似的结构效度;正常样本数据拟合度(χ2/df=9.92-29.84,RMSEA=0.056-0.101,MECVI=0.497-1.785,GFI=0.82-0.96,CFI=0.87-0.97)优于临床样本(χ2/df=1.97-5.14,RMSEA=0.055-0.114,MECVI=1.334-2.949,GFI=0.76-0.93,CFI=0.85-0.97)。结论: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符合三因子模型,在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test the family rearing style questionnaire (FUSQ). Structural validity in normal and clinical samples of adolescents. Methods FUSQ test was performed in 2 826 normal adolescents and 322 clinical sample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two three factor models in different samples. Results: the RMSEA fitting index and increment index of the two three factor models reached an acceptable level. Three-factor modified model (蠂 ~ 2 / dfg 1.97-10.87) RMSEAA 0.055-0.067 MECVI 0.497-1.531. GFIN 0.91-0.96N CFI (0.95-0.97) was higher than the three-factor correlation model (蠂 ~ 2 / dfN 4.62-29.84). RMSEAA 0.098-0.114MECVI 1.699-2.949 GFI 0.76- 0.83CFI (0.85-0.88) is more ideal. The 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father's rearing styl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other's; The fitting degree of normal sample data was 9.92-29.84% RMSEAA 0.056-0.101 ~ 0.497-1.785. GFIN 0.82-0.96m CFI (0.87-0.97) was better than clinical sample (蠂 ~ 2 / dfU 1.97-5.14) RMSEAA 0.055-0.114. MECVI1. 334-2.949 GFIX 0.76-0.93CFI 0.85-0.970.Conclusion: the family rear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ccords with the three-factor model. It has good structural validity in both normal and clinical samples.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皖南医学院人文管理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SH062)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1],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目标定向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2]。为科学评估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者们依据不同理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2 左占伟;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08期
3 赵汗青;;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蒋奖;许燕;蒋菁;于生凯;郑芳芳;;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5 石绍华,郑钢,唐洪,张梅玲;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6 杨红君;楚艳民;刘利;刘琴;陈哲;刘文莉;钟爱良;;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7 高明;周世杰;;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8 程灶火;奚晓岚;陈媛媛;赵利云;易媛;;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9 罗慧兰;王中会;;教养方式研究简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铭怡,姚萍,李丽敏;父母的信念对其子女信念影响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2 王坤;郑晓边;郭敏慧;刘小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3 邹玉龙;;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4 陈立民;张霞;夏荣;;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5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高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二因素模型在湖南省大学生中的调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春霞;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8 辛方兴;王家同;;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1期
9 陈丹群;;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赵鹏程;高和平;蹇开富;崔建平;;羌汉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比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婉媚;王洪明;;荆州部分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分析[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2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3 张文武;王晓笳;胡珍玉;;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情绪问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玉峗;;视障儿童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3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朝辉;躯体化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董洁;基于循证心理实践的高校新生适应障碍筛查和干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赖运成;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楠楠;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丽平;问题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曲;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数学水平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晓云;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期待和小学儿童性别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笳;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业成绩与其发展背景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韩小慧;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方式和自我控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2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3 赵汗青;;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辛浩力;国外现代亲子关系理论观点回顾[J];教育改革;1997年02期
5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6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年05期
7 雷雳,张钦,侯志瑾;学习不良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自我概念[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8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9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石绍华,郑钢,唐洪,张梅玲;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晓媚;赵雪丽;;探析结构效度的验证方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郝媛;;大学男女生相互评价测验的内容与结构效度比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3 李欣;翻译测试的“结构效度”及其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马蓉;;语言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结构效度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6 隗金水;邹亮畴;潘慧文;;体育科研中自编量表的内在信度、结构效度量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程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焦虑研究:本土化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J];中国外语教育;2012年04期
8 赵欣;;英语口语测试中结构效度的实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9 何新敏;对CET4阅读试卷结构效度的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冯军;;工作积极压力问卷的编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段文杰;白羽;唐小晴;王志章;张永红;;中国文化下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的结构效度——项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分析[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辉;徐建平;;Singelis的自我构念量表信度和结构效度测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惊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结构效度研究[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霞;评价中心结构效度模拟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育丹;CET-4听力试卷结构效度探索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贾晓彤;护护合作量表的跨文化调适及适用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白璐;用统计手段分析英语试卷质量[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44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