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07:14

  本文选题:职教与远教一体化 切入点:学分银行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进展,作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学分银行受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作为学分银行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消除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之间的隔阂,通过统一资历架构和认证标准体系,在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领域实现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它遵循实质等效、拓宽两类教育发展通道、有效对接其他资历架构和促进两类教育融合等发展原则,以开放、全纳、多元等价值追求为导向,以"资历+标准"制度体系为核心,以政策支持为保障,构建学分银行组织框架。落实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组织框架,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与基础创新结合,以变革型领导为引领、质量保证体系为支撑,从而实现职教与远教一体化学分银行的功效。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credit banks, which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By eliminating the gap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nd by unifying the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and certification standard system, the paper aims to realize credit certification, accumulation and conversion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to effectively link up with other seniority structures an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and to take the value pursuit of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pluralism as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system of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as the core. With policy support as the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bank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tegration credit bank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need through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basic innovation, led by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s the support, So a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ar education credit bank efficacy.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在线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XJA880004) 2016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以学分银行为沟通载体的重庆终身学习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6YBJY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9.2;G72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言;;学分银行:在探索中艰难前行[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5期

2 邓澳利;;浅析我国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困难与障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5期

3 邢立新;陈业宁;张坤;;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3期

4 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8期

5 邵敬浩;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J];职教通讯;2005年09期

6 熊惠平;;“学分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熊惠平;;论高职院校“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联动效应[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刘耘疆;;基于内在机理的研究:“学分银行”的一种分析范式[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邵敬浩;;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现实困难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杨黎明;;关于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良松;;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学分银行[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文生 靳婷婷;“学分银行”催生“校园发明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上海学分银行开户者逾40万[N];解放日报;2013年

3 记者  张学军;职业培训有了“学分银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 靳婷婷;江苏技师学院以“学分银行”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缪志聪;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存款机”[N];江苏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秦小艳;深圳电大开办“学分银行”[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记者 施芳;职教有了“学分银行”[N];人民日报;2006年

8 肖玉保 吴铎思;福建中职校设立“学分银行”[N];工人日报;2004年

9 佘峥;中职学校入学几乎没门槛了[N];厦门日报;2008年

10 龙超凡;福建职工和农民工可免试读中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衡播;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4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564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