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云南边境沿线学校教育发展现实困境阐析

发布时间:2018-03-18 20:30

  本文选题:云南沿边线 切入点:学校教育 出处:《学术探索》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沿边线一带学校教育呈现出"离农"性的倾向,教师流失严重,以及"双(多)语"教学开展困难等特殊的问题形态。而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游离于边民的需求之外,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很难留住人才,以及多民族杂居的实情带来双(多)语教学工作的困境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要应对这一局面,必须从云南边民的实际需求入手,重新定位沿边线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以待遇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基点稳定教师队伍,并大力培养和培训双(多)语教师,确保双(多)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促进沿边线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Abstract]: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determines the tendency of school education along the border line to be "away from agriculture", and the loss of teachers is serious.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deviates from the needs of the border peop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tain talents in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light of dual (multilingual) teach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fact that multi-nationalities live together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we must start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Yunnan border people. Reorienting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along the border line, stabilizing the teaching staff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train and train the dual (multilingual) teacher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double (multilingual)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ine along the line school education health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80023)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3XMZ071)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欧阳常青;;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前景、定位及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2 白中军;;区域农村教育“结构——功能”特点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梁建中;农村基础教育不应盲目“城市化”[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5期

4 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冯广兰;;当前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国际比较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鑫;;经济学视阈下的农村学生主动弃学成因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晓晶;;南疆地区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3 李鑫;;当前我国农村人才资源缺乏的危害及应对策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郝俊杰;董珍;;国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旭峰;钱民辉;;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成人教育;2012年01期

6 李鑫;;当前我国农村人才资源缺乏危害及对策[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Z2期

7 李鑫;;经济学视阀下的农村学生主动弃学成因分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Z2期

8 杨宝琰;;人口空心化背景下农村教育:挑战与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9 汪国雄;盛静;;困境中的农村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10 李辉;陈春媛;杨春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对子女教育条件的满意度研究——基于对云南、河南两省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红涛;;浅析咸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怀兴;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徐鲲;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内在机理及制度创新[D];重庆大学;2012年

3 达万吉;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质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艳红;社会转型期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困境与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全才;江西省农村教育对城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燕;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小锋;乡村学校教育功能弱化问题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甄惠惠;互动视角下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秀红;遵化市农村成人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田夏彪;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娟;农村初中教师教学共同体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本陆;消除双轨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伦理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白中军;区域农村“三教”发展状况的考察[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3 罗玲;蒋伟;;民族地区教师“双语”培训亟待加强——藏、维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学及教师双语培训调查报告[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曲中林;;透析教师培训的合法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5 吉恩·克兰迪宁;鞠玉翠;;知识与课程开发:教师教育的新图景[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6 方翎,张晓东;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徐辉;国外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经验[J];人民教育;2003年20期

8 丁文楼;;坚持学科理论创新,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9 张玉林;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危机[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丁铭;[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海青;;孙天昌:从家走进中科大[J];中华家教;2008年12期

2 清源 ,菡子;陪读 父母的爱太沉重[J];家庭与家教;2004年11期

3 林建公;做普通人——自强自立——奋发思进——陈云教育子女二三事[J];党史文汇;2005年08期

4 吴芳;搭建学校——家庭教育平台的必要性及途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5 吐娜;近现代新疆蒙古族教育概述[J];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6 潘云军;;学校教育中“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错位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叶建芳;;经济人类学视角下的三宝坪“瑶族状元村”教育[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杨永青;穆玉阁;殷桂堂;谢芝馨;;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范丽芳;;减1分加3分[J];好家长;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万章;崔学勤;王路;;老年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张树民;;王安石与我国古代的民族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峰;;论老年学校教育中的自主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4 张淑琴;;小树如何成栋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许民辉;;班主任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和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7 陈延杭;;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对闽南教育的推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文军;;浅谈盲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易金成;;家教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李俊卿;;浅谈孩子的家庭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鹿邑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王祥广;家长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08年

2 梁坚义 虞冰 尤中;村级人口学校 培养新型农民[N];黄石日报;2006年

3 张芳;论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性[N];伊犁日报(汉);2006年

4 周恩军邋本报记者 陈建兵;藏民马鲁为何要送孩子上学[N];四川日报;2007年

5 陈文灵;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N];汕头日报;2006年

6 苏颂兴;“现代私塾”应该缓行[N];文汇报;2006年

7 何捷;请不要假借父母的名义[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 张建坤;家长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N];大连日报;2008年

9 武夏林;我市九县区被授予“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N];邯郸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苏军;学生“诵读”竟被母亲“误读”[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罗吉华;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制与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马效义;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雪;从断裂到弥合—山江纯苗区口传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8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昱;中国西北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爱青;苗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巴战龙;社区发展与裕固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孙思;试析19世纪法国女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璇;从村寨到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李志鹏;藏族传统文化在西藏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研究[D];西藏大学;2012年

7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巨章;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闫伟荣;美国家庭学校的研究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鹤立;人类学视野中的湘西苗族学校教育[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1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631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