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培训效果分析
本文选题:农民工 切入点:培训效果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能普遍较差,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民工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文献更多偏重于描述分析和理论分析,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方面的限制,仅有少数研究文献对农民工培训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在很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仍需利用更加可靠而又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加以深入研究。通过对2007年CHIP数据和2010年计生委数据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培训能使农民工月均工资提高6%左右。女性的培训收益率高于男性。企业内部提供的培训比社会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比与工作无关的技能培训、一般性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户籍地政府提供的培训比户籍地以外政府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月均工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蕴含的主要政策含义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更加重视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建立高效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激励企业担当农民工培训的主要角色,以更大限度地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in our country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re generally poor,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employment and income of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affect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nterprises. It also affect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vestment to improve the human capital of migrant workers, the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literature on the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is more focused on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only a small number of literatur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but the results are not consistent.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many issues, so,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still needs to use more reliable and representative data and scientific methods to further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2007 CHIP data and the 2010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data,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whole, Training can increase the average monthly wage of migrant workers by about 6%. The rate of return on training of wome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The training provided by enterprise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verage monthly wages of migrant workers than that provided by society. Job related skills trai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ob related skills training, and general training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verage monthly wages of migrant workers. The training provided by the registered residence governmen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average monthly wages of migrant workers than the training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outside the domicile. The main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e above conclusions is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Establishing an efficient training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encouraging enterprises to play the main role in training migrant worke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kills and productivity of migrant workers to a greater ext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分类号】:G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2 李强;;为什么农民工“有技术无地位”——技术工人转向中间阶层社会结构的战略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王德文;蔡f ;张国庆;;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J];经济学(季刊);2008年04期
4 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罗凤金;;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5 赵显洲;;人力资本、市场分割与农民工的工资决定[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4期
6 张世伟;王广慧;;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富强;胡钢;池芳春;;农村劳动力流动视野下的麦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李晓飞;;我国农村教育回报率变动及其涵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隋帆;汪雯;栾江;卢禹辰;;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田永坡;;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泽云;邱牧远;;中国农村工资性就业教育收益率的估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武晋;徐晓鹏;王伊欢;;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7 吴健辉;黄志坚;曾园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实证分析的模型选择与结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8 屠嘉妮;王健;张惠萍;;教育差异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影响[J];创新;2008年04期
9 屈小博;;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贡献——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解[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10 张世伟;周闯;;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方程和劳动参与方程联立估计[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夏永祥;王常雄;;利益诉求与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基于S市的调查和EVH模型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陈yN;刘阳阳;;劳动合同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影响的有效性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何艳玲;;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结构调适[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4 杨卫军;;信贷约束下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1期 总第15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彭竞;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及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杨金风;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及其收入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陈浩;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霍丽;城乡二元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云才;新农村建设的技能经济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娟;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伍三;宁乡县农民增收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前蓉;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艳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艳丽;农地流转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坤玲;农民工职业培训中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哲英;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耿理想;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李湘萍;郝克明;;企业在职培训对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3 刘志兵;梁洁;简寒梅;;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调查分析——来自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柘塘村的调查[J];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4 金雄;;影响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效果诸要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于敏;;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2期
6 王德文;蔡f ;张国庆;;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J];经济学(季刊);2008年04期
7 诸建芳,王伯庆,恩斯特·使君多福;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8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9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童卉欣;[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中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国秀玮;成人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慧军;不同职业者的个性模式及其测评─—个性轮廓匹配法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05期
2 温志贤,赵小龙;Galerkin法和点匹配法在求解微分方程中的对比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泽云;邱牧远;;高等教育质量收益的估计:基于倾向指数匹配法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5期
4 李金宽;用均值匹配法探索不等式的证明思路[J];数学教学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丰博;纪盛东;梁静;;一种基于曲线匹配法估计缺陷数的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FTC'2011)论文集[C];2011年
2 凤天发;贺传兵;;低匹配法焊接淬火状态ZG42CrMo构件[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凤天发;贺传兵;;低匹配法焊接淬火状态ZG42CrMo构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柏唯良;该在哪里投放广告?[N];河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邬顺全;多组比较的倾向性评分模型构建及匹配法的研究和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2 张本全;微波无源器件设计中的模式匹配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s,
本文编号:1685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68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