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白族镇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沙溪白族镇 + 寄宿制学校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以往的校点布局已经不能适应生源锐减的变化,致使许多农村地区难以开展规模化教育。因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兴办寄宿制学校正在形成一种趋势。同时,合理的学校调整终将实现教育资源再分配,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我国民族地区多分布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者牧区,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国家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事实也不断证明,寄宿制符合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寄宿制学校在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实现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国家在民族地区建设寄宿制学校为背景,选择云南省沙溪白族镇的两所寄宿制学校为个案,两次深入田野点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笔者采用文献法、参与式观察法、多点民族志法、问卷法、访谈法、口述史等研究方法,首先概述了沙溪白族镇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调研了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必要性和合理性问题、寄宿生生活问题、学校适应问题和家校沟通问题,在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归因分析后提出解决对策,最后,针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能为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在民族地区实行“裁点并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对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免存在相关的负面问题,如“一刀切”裁点并校、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问题、寄宿生生活问题和学校适应问题堪忧、家校沟通问题等。因此,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沙溪白族镇甚至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以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school sites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sharp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many rural areas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to set up boarding schools is forming a trend.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e school adjustment will realize the re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The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are mostly located in remote geographical areas and underdeveloped mountain areas or pastoral areas,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and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oarding schools ar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developing ethnic education. The facts have also proved that the boarding system accor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minority areas of our country. Boarding schoo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oarding schools in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selects two boarding schools in Shaxi Bai Town, Yunnan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carries out two investigations in the field, and collects a large number of first-hand materials. The autho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ulti-point ethnography,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oral history and so on. At firs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oarding school in Shaxi Bai nationality town. Then it investigates in detail the four main problems that exist-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boarding students' living problems, school adaptation problems and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fter the deep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nd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ing school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ing schools in minority area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by implementing "cut points and schools" and building boarding school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related negati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such as "one-size-fits-all" cut points and schools, the safety of students returning to and from school, the problems of boarding students' life and school adaptation, the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study can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oarding schools in Shaxi Bai nationality towns and even in minority area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arding school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庞;;浅议寄宿制学校“德育场”的形成[J];学校管理;2003年03期
2 段燕;;浅谈寄宿制学校寝室管理[J];江西教育;2007年05期
3 郭玉;王雷;;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年06期
4 张永宏;;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反思——以思南县为例[J];贵州教育;2011年09期
5 ;举办半寄宿制高小班也要两条腿走路[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6年Z1期
6 杨争林;开展对口支援 办好寄宿制学校[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4年05期
7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05期
8 曲比依胡;唐启贵;;大山里的亮点——四川省美姑县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11期
9 段兴东;;寄宿制学校的写作应对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10 贾小娜;;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纪实[J];教育;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晓;张智敏;;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基于当阳市、孝南区、阳新县、郧县的调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世华;;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曦;张智敏;;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存状态研究——基于湖北省黄陂、潜江两地的调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红;;发展边疆经济,教育要先行[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林仲;林春芳;吕华东;于凌志;陈秀锦;;沙溪河水致突变性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张海波;王守纪;杨兆山;;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的思考[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方美娟;王建锋;黄耀坚;赵玉芬;;福建沙溪高含磷土壤污染点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阙铖;;沙溪水环境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晓勇;郑永飞;;皖中沙溪含铜岩体地球化学、斑岩型铜金矿化及~(40)Ar/~(39)Ar年代学[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任明廉;;发展民族乡的教育设想[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 晖;山里娃上学也住校了![N];河南日报;2004年
2 ;让城乡孩子在一条线上起跑[N];朔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孙瑞生;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朔州召开[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彭洋;山西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记者 蒋凌;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N];兰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董芸 通讯员 余方方;西安启动3万山区学生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N];陕西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闫永清;右玉县六措并举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N];朔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亚媚;托起深山的希望[N];宝鸡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联;重点检查寄宿制学校[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记者 康磊;我市又添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N];长春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龚久和;现代油气藏管理与控制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周];新形势下的西北农村中小学校建筑计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杨毅;云南传统集市场所的建筑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5年
6 许劲;基于传质原理的二维随机水质模型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7 陈向斌;庐枞火山岩盆地电性结构及深部找矿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8 陈雪;从断裂到弥合—山江纯苗区口传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贺能坤;西藏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二虎;沙溪白族镇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红伟;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卉;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文关怀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佳;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蕾;瑶族小学寄宿制教育发展状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改兰;蒙古族寄宿制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敦淑;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红霞;西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尼平;西藏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黄奇;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1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01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