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构到重构:随班就读后现代主义的剖析
本文选题:随班就读 + 解构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2期
【摘要】:全纳(融合)教育实用主义模式的随班就读从规模上正呈现萎缩态势,迫切需要转向内涵式发展。沿着从解构到重构的后现代主义范式,以一种建设而非革命的心态对随班就读进行剖析,破除随班就读中二元对立、实用主义、同质平等以及医学残疾观的传统特殊教育思想,解救其边缘地位,赋予其追求平等的全纳(融合)教育精神和更具说服力的话语地位,可为随班就读注入新的活力。
[Abstract]:Inclusive (inclusive) educational pragmatism model is shrinking in scale, and it is urgent to turn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long the post-modernist paradigm from deconstruction to reconstruction, we analyze the idea of studying in a class with a constructive rather than revolutionary mentality, and break the tradi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ideas of duality, pragmatism, homogeneity, equality and medical disability. Rescuing their marginal position, giving them equal inclusive (inclusive) education spirit and more persuasive discourse status can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class.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G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友英;杨春荣;;强化管理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1期
2 徐兴龙;;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素质教育——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07期
3 陆海云;;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07期
4 华国栋;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5 董理权,连勇,高青琳,李红,万先广,徐桃坤,阮明惠;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状况的调查[J];中国康复;2003年04期
6 华国栋;文明;;我国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J];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11期
7 郭俊峰;聋儿随班就读应具备哪些条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8 万莉莉;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9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10 于素红;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建设[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勇;;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4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宝爱;;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助教学的探讨[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慧敏;;浅谈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问题[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君伟;刘丽峰;;随班就读教学现状与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8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婷;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呼唤政策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郭菊君;“随班就读”不是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灵丹[N];东莞日报;2013年
4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弱智儿随班就读是“混读”?[N];广州日报;2004年
5 记者 刘磊;新津残疾儿随班就读可自选老师和伙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董少校;上海半数残障学生随班就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江芸涵;随班就读 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 邓猛;随班就读莫成随班混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妍伶;成都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方案建设和运作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卿春;锦江区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调整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闫革;中国特殊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5 郭晨曦;中职学校肢体障碍学生随班就读情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曾刚;自闭症小学生随班就读融合结果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7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闫婷;随班就读儿童在校处境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8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02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