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2:12

  本文关键词: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重障碍学生是特殊教育领域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群体,他们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类型。在我国大约每6位障碍人中就有1人为多重障碍者,而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的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当视觉缺陷和智力障碍同时存在时,在教育环境中遇到的困难,就并非单纯感官与认知缺损的加总,而是演变为多面向的挑战。由于其生活技能、认知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与影响,若又缺少外界适时引导与介入,个体产生不良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目前针对该类学生的研究主要围绕诊断与评估及课程模式问题,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较少。听觉和触觉作为该类学生的主要感觉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针对这一感觉提示策略的应用研究却鲜有发表。因此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本研究将探讨感觉提示策略对减少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在访谈和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感觉提示策略(听觉和触觉提示策略)干预视障兼智障类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本文所选取两例个案均为视障兼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两位学生在集体授课中,出现随意趴桌子这一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比率均高于40%/课。个案甲出现这一问题行为的内因是由于其自身缺乏安全感,会出现课上随意走动,随意趴桌子等行为,其目的是引起教师的关注。而个案乙出现这一问题行为的内因是由于其言语理解能力较弱,很难或不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所以采用随意趴桌子等行为逃避教师的关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研究中一方面运用感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课堂问题行为,另一方面适当调整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进行干预。最后两例个案的课堂问题行为发生频率均有所下降,运用听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甲的课堂问题行为效果更佳,运用触觉提示策略干预个案乙的课堂问题行为效果更佳。结论证明以感觉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感觉提示策略对降低个案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具有正向成效。
【关键词】:多重障碍 课堂问题行为 感觉提示策略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6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一)多重障碍学生所占比例上升9
  • (二)多重障碍学生教育需求较为复杂9-10
  • (三)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题亟待解决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拓展与深化多重障碍学生特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10
  • (二)为多重障碍学生感觉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0-11
  • (三)针对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供科学有效的处理手段11
  • (四)为感觉提示策略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11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二)国外研究现状13-16
  • (三)当前取得的成绩与不足16
  • 四、核心概念界定16-18
  • (一)多重障碍16-17
  • (二)感觉提示策略17
  • (三)课堂问题行为17-18
  • 五、研究方法18-20
  • (一)观察法18
  • (二)访谈法18
  • (三)个案法18-19
  • (四)实验法19-20
  • 第二章 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理论概述20-30
  • 一、感觉主义理论基础20-22
  • (一)感觉主义原理20
  • (二)感觉补偿原则20-21
  • (三)神经可塑性原理21-22
  • 二、视障兼智障类学生的特质与需求22-24
  • (一)视障兼智障类学生的特质22-23
  • (二)视障兼智障类学生的需求23-24
  • 三、感觉提示策略理论基础24-27
  • (一)听觉和触觉的生理学基础24-26
  • (二)听觉和触觉提示策略的理论应用26-27
  • 四、课堂问题行为理论基础27-30
  •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27
  •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27-28
  •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28-30
  • 第三章 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实践设计30-55
  • 一、研究对象与具体安排30-37
  • (一)研究对象30-34
  • (二)研究参与人员34
  • (三)授课场所34-36
  • (四)授课时间36
  • (五)研究工具36-37
  • 二、研究设计37-38
  • (一)基线期37
  • (二)交替介入期37
  • (三)最佳介入期37
  • (四)追踪期37-38
  • 三、资料分析方法38-40
  • (一)图示法38
  • (二)目视分析法38-40
  • 四、资料分析结果40-54
  • (一)数据结果分析40-52
  • (二)社会效度分析52-54
  • 五、实践结论54-55
  • (一)感觉提示策略干预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正向成效54
  • (二)需针对学生感觉特点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感觉提示策略54-55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55-59
  • 一、研究结论55-57
  • (一)不同感觉提示策略对于学生问题行为影响的评述55-56
  • (二)导致有些项目效果不佳原因探讨56-57
  • 二、研究建议57-59
  • (一)准确评估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57
  • (二)建立个别化的感觉干预模式57-59
  • 附录59-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春;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赵富才;课堂问题行为与对策研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吴建平;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矫正[J];职教通讯;2001年11期

4 赵富才;课堂问题行为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5 程核红;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4期

6 陈河全;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技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潘福勤;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2年02期

8 刘文;小议儿童入学初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2年20期

9 李自璋;;刍议课堂问题行为[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冬秀;;高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叶宁海;;辨析课堂问题行为的形式及处理技术[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顾琦;;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管理策略[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邵珍;;职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张永逸;;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延长县职业中学 屈浪;处理职业中学课堂问题行为之我见[N];延安日报;2010年

2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 黄喜增;小学生课堂行为对策[N];甘肃日报;2009年

3 兰州市榆中县一悟小学 徐文玲;小学生课堂行为对策[N];甘肃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铂;“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宏;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徐宝芹;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郎晓叶;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都留;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符娅;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连宇;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澜;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感觉提示策略应用于多重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干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27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