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结构及特点
本文关键词: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结构及特点
【摘要】:随着特殊儿童诊断技术的改进,国家对特殊儿童、特殊教育的重视以及全纳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康结合发展趋势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被确诊并被送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学校内特殊儿童的类型不断增多,儿童的障碍程度越来越重……这些都给特校教师的工作增加了困难,加之我国专业化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还比较缺乏,如本研究显示,仅有38%的特校教师具有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背景,很多特殊学校的教师是由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教学的,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特殊儿童,特校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我国特殊教育正在从“重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实现教育与康复的结合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从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师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重视可见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的转变:从特殊儿童教育到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结合。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特殊儿童生活常识,还应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特殊教育师资是实现特殊教育发展理念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实践探索者,提升特校教师素质就成为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探索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的内容结构,客观分析当前特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特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可以丰富现有教师素质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特校教师素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取向,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编制了符合研究需要和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测量工具,并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特校教师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本研究围绕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结构和测量工具的编制、特点分析等问题开展。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教康结合理念下的特校教师素质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专业认知、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康复技能。(2)本研究中编制的《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研究的测量工具。(3)教康结合理念下目前我国特校教师素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排序为:专业认知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康复技能。(4)特校教师素质总体上来说在不同教龄阶段有显著差异,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低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5)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康复技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教师。(6)教康结合理念下,康复类课程教师素质高于其他教师。(7)此外,特校教师素质大致随职称、学历的上升而提高。(8)康复类课程质量主要在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校应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特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康复技能。
【关键词】:教康结合 特校教师 教师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60;G4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问题的提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3
- 1.2 研究的意义13-15
- 2.文献综述15-29
- 2.1 研究基础15-17
- 2.2 国外相关研究17-21
- 2.3 国内相关研究21-26
- 2.4 相关研究述评26-29
- 3.研究设计29-34
- 3.1 概念界定29-30
- 3.2 研究目的30
- 3.3 研究对象30-31
- 3.4 研究内容31
- 3.5 研究方法31-32
- 3.6 研究工具32
- 3.7 研究思路32-34
- 4.研究一: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的理论建构34-40
- 4.1 研究目的34
- 4.2 研究方法34-35
- 4.3 研究结果35-40
- 5.研究二: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问卷的编制40-52
- 5.1 研究目的40
- 5.2 研究方法40-41
- 5.3 研究结果41-52
- 6.研究三: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特点研究52-64
- 6.1 研究目的52
- 6.2 研究方法52-53
- 6.3 研究结果53-64
- 7.分析与讨论64-70
- 7.1 问卷的编制64
- 7.2 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特点64-66
- 7.3 提高特校教师素质的对策与建议66-69
- 7.4 本研究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69-70
- 8.研究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75-108
- 致谢108-110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娟;;像鲜花一样绚丽地绽放[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S1期
2 朱琪;;假如我是一名特校学生[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3 许荻晔;苏枫;;湖北宣恩特校强奸案调查[J];新世纪周刊;2009年17期
4 郭祥杰;;我骄傲,我是一名特校教师[J];成才之路;2010年24期
5 周凤生;;构建“大爱”文化 塑造特色特校[J];华人时刊(校长);2013年Z2期
6 汪盛君;特殊人的教育[J];理论月刊;2000年07期
7 唐燎原;论特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与途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胡树仁;;如何解决特校招生难的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09期
9 高琛;;让我们一起出发——写给特校学生[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Z1期
10 周送文;;由普校到特校,,如何适应新岗位?[J];现代特殊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一宇;;构建普校、特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平台——严重缺陷多动症行为障碍学生的个案调查[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闵翠香;;自主探究在特校自然课中……[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春 李涛 黄跃斌;连江特校:武警爱心接力14年[N];福建日报;2008年
2 刘玉国;道真县保障特校孤残儿童基本权益[N];中国社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婷;职校特校一家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陈娟 廖钧 徐昌元;怀化市为特校学子提供医疗救助资金[N];人民政协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雪珍 通讯员 李勤;市特校与首都特校牵手[N];三明日报;2013年
6 吴福瑞邋罗展阳;身残志远创新业[N];闽西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朱林;浠水特校“四个到位”助教师“强身健体”[N];黄冈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江涛;爱心穿越无声世界[N];广元日报;2006年
9 乐山晚报记者 黄茂;特校与一职中联手开展职业技术培训[N];乐山日报;2008年
10 陈良锦;黄晓炎看望市特校师生[N];闽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翠;特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编制与调查[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马小卫;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校教师素质结构及特点[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5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