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历史回顾与现实使命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历史回顾与现实使命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经历了补偿缺乏体系期、补偿体系初建期、补偿体系渐趋完善且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受到重视期三个阶段。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中存在着严重的入口溢出、过程溢出和出口溢出等新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压力,为此需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树立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内源性发展的新理念,最终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转型。
【作者单位】: 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西南大学;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教育补偿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编号:BIA100070)之子课题“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高职教育的需求研究”,主持人:朱德全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举措。在我国民族教育的历史上,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政策先后经历了补偿缺乏体系期、补偿体系初建期、补偿体系渐趋完善且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受到重视期三个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周育国;石曲;;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洪英;朱传耿;;基于城乡互动的淮安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4 李艳;陈瑛;王晖;;发展极理论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罗本琦;;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观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邱耕田;;生存问题与低代价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梁波;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机制分析[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9 王妍;;论环境伦理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邓万春;;发展的价值目标批判及新趋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林木西;崔万田;;关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马宗保;;近现代回族商业经济的繁荣及其原因——兼与晋商、徽商的比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鸣;;西方发展观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隋映辉;;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与协调发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文东;;科学发展观中的人道主义精神[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贤鑫;;“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弗朗索瓦·佩鲁的人的价值理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炎孙;;信息化与生态文明[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向征;;发展价值的整合——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生成与指向[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董军;企业集团物流网络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伟;扩大消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J];前沿;1999年12期
2 王国勇;论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3 张协堂;;发展农业经济的几个问题——湖南民族地区农村调查琐谈[J];中国民族;1982年01期
4 峭卉;;《缠足》与《涉险》[J];中国民族;1985年12期
5 罗延华;浅谈我省贫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6 符声贵;对民族学院发展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7 梁志德;联系民族地区实际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J];天府新论;1990年03期
8 文一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J];民族论坛;1990年02期
9 潘正才;如何做好民族地区的宣传工作[J];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10期
10 罗发辉;略论甘肃民族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几个问题[J];社科纵横;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贤惠;;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2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杨一星;;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初探[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普同金;;对民族地区提供国家帮助的政策战略[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红梅;;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内在矛盾及实现矛盾转化的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9 伍海峰;;民族地区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龙威;李红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变革——基于湖南省17个民族县市区教育数据的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瑛 张海荣;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式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6年
2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3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左振哲;积极开发民族地区女性人力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廖大康 本报记者 尹瑶;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5 记者 韦轶柳 实习生 王秋香;着力解决事关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袁飞;将甘孜州作为整体贫困地区由国家给予扶持[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7 记者 罗荀;民族地区财政收入55年增长335倍[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南宁日报社 谢鸿桂;加快打造民族地区主流网络新媒体[N];广西日报;2009年
9 李永玖;寿光创建全国少数民族帮扶基地[N];联合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稽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6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程进;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空间冲突及治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芳;民族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纪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贵子;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郑奇勋;民族地区法律信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李塔娜;规范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刘伟;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英花;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和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姚静;民族地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557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5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