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发布时间:2017-07-26 12:23

  本文关键词: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更多相关文章: 亲子关系 父母量表 子女量表 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1)探讨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核心成分并构建理论模型;(2)初步研制一个适合我国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好坏甄别的测量量表;(3)检验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工作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理论模型。依据此理论模型编制量表的初稿,并进行预测。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心理学等相关专家的讨论结果,确定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量表父母问卷和孩子问卷的施测问卷,之后进行大样本施测,其中父母问卷有效问卷624份,孩子问卷的有效问卷636份,样本为各年级的城市小学生及其家长;两周后对其中的30对父母子女进行重测;通过班主任评定,挑选出亲子关系一般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各15对用于鉴定问卷的效标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最终量表的结构;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来查考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1)正式量表包括父母量表和子女量表,其中父母量表由28个项目构成,子女量表有22个项目构成。(2)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父母量表包含5个一阶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的59.326%,分别命名为:夫妻关系、父母意识、亲子沟通、亲子依恋和教育方式;子女问卷包含4个一阶因子,解释方差总变异为52.392%,分别命名为:父母关系、孩子意识、亲子互动、亲子依恋。(3)父母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各题目上得分差异显著(p0.0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62,分量表为0.768-0.855(p0.01);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72,分量表为0.845~0.903(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施测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χ2/df的值4.45,RMSEA为0.077,GFI为0.90,NFI为0.91,CFI为0.90;5个因子的得分和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10~0.649之间(p0.01),两两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25~0.415(p0.01)。(4)子女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各题目上得分差异显著(p0.0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2,分量表为0.746~0.836(p0.01);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37,分量表为0.796~0.860(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施测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χ2/df的值4.23,RMSEA为0.081,GFI为0.89,NFI为0.87,CFI为0.89;4个因子得分和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38-0.608之间(p0.01),4个因子两两之间相关系数在0.247-0.301之间(p0.01);(5)优秀组和普通组亲子关系的量表得分差异显著(p0.01)。 结论:本研究的理论构想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好,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一个简单适用的量表用于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好坏的初步甄别工作。
【关键词】:亲子关系 父母量表 子女量表 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23
  • 1.1 文献综述11-19
  • 1.1.1 亲子关系概念及其特点的研究综述11-12
  • 1.1.2 亲子关系的结构研究综述12-14
  • 1.1.3 亲子关系测量的研究综述14-15
  • 1.1.4 亲子关系研究范式的研究综述15-17
  • 1.1.5 亲子关系研究现状的研究综述17-18
  • 1.1.6 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18-19
  • 1.2 问题的提出19-20
  • 1.2.1 以往研究的不足19-20
  • 1.2.2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0
  • 1.3 本研究总体规划20-22
  • 1.3.1 研究技术路线20-21
  • 1.3.2 编制问卷的原则21
  • 1.3.3 编制问卷的总体流程21-22
  • 1.4 研究意义22-23
  • 2 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核心成分分析23-27
  • 2.1 目的23
  • 2.2 方法23-24
  • 2.2.1 开放式访谈23
  • 2.2.2 半开放式问卷调查23-24
  • 2.3 结果24-25
  • 2.4 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模型构想25-26
  • 2.5 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测量预测量表形成26-27
  • 2.5.1 项目的编写原则26
  • 2.5.2 预测量表的形成26-27
  • 3 城市小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27-46
  • 3.1 目的27
  • 3.2 方法27-28
  • 3.2.1 被试27-28
  • 3.2.2 材料28
  • 3.2.3 施测方法28
  • 3.2.4 统计方法28
  • 3.3 结果与分析28-37
  • 3.3.1 样本一般情况28-29
  • 3.3.2 项目分析29-31
  • 3.3.3 探索性因素分析31-37
  • 3.4 信度和效度分析37-46
  • 3.4.1 信度分析37-38
  • 3.4.2 效度分析38-46
  • 4 综合讨论46-51
  • 4.1 亲子关系量表编制的过程46-47
  • 4.2 亲子关系问卷的结构和内容47-49
  • 4.3 亲子关系问卷的信度与效度49-51
  • 4.3.1 信度49
  • 4.3.2 效度49-51
  • 5 结论51-52
  • 6 本研究的价值与不足52-53
  • 6.1 本研究创新点52
  • 6.2 研究不足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3
  • 个人简历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玲;亲子关系结构下的家长教养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丁芳;;一种正在演进着的人类发展观——人的发展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郑希付;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5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6 赵换方;郝娟;衡书鹏;;关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7 张璐斐,张琦光,施小菊;青春期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整与亲子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8 李东;;和谐社会中亲子关系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乐国安,D·G.弗里德曼,C.帕克;中国的母子关系模式及文化传递[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吴继霞;郭小川;黄希庭;李世娟;;中学生亲子关系问卷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泽志;城市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特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杨焕兰;幼儿家庭亲子沟通模式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小娜;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6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576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