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论
本文关键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论
【摘要】:在全球化快速进程中,多彩的民族文化倾向于趋同化,这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从中层功能分析理论出发,强化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文化特色,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突出规划性,强化和谐性、治理性与多彩性,全力走校园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宣传部;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中层功能分析理论
【基金】: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SBD14ZC02)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MSZ011)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民族院校具有培养民族干部及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具有民族性特质的校园文化是民族院校特色所在与立校根本。本文拟以默顿的中层功能分析理论为方法论基础,探究民族院校校园文化中民族文化的趋同化及其建设问题。(一)默顿的中层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廉慧;;西方主要社会学理论述评[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友;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汪浩;李媛媛;;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温州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婕;;浅析“城市取向”的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7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熊波;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与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锐;场域结构的主体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永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颜春霞;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多维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舆论引导中的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朱鲲鹏;大学生“跑庙”行为的社会学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相理锋;对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0期
2 大禹;《新时期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探讨》出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蒋兴礼;民族院校稳定工作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2期
4 相理锋;高学;丁小丽;;加强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理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陈达云;刘德昌;高阳;付勇;聂晶;;用核心竞争力理念构建民族院校发展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7 马介军;;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特色[J];民族论坛;2007年06期
9 张爱玲;;浅谈民族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3期
10 薛丽娥;;论新形势下民族院校的特殊功能[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琼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李芳青;;应用价值工程与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价值[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3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放;何江川;蒙昌勇;伍小花;;全国五所民族院校十七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5 高乃云;;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审视与策略构建[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 雷召海;关于民族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邱世兵;民族院校开放办学新路径[N];光明日报;2011年
3 陈光军;发挥文化在民族院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袁世婷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意义重大[N];贵州民族报;2012年
5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钟海青;民族院校的使命[N];光明日报;2013年
6 马少刚;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加速民族院校创新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杨胜才;我国民族院校办学特色试解[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杨胜才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院校定位:找准位置,方能走对路子[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杨胜才;民族院校要走特色办学之路[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陈达云;简论民族院校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邱世兵;中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虹;民族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申莉;新时期民族院校文化选择和建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3 郑娅;民族院校专业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相理锋;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5 孙燕;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欧阳yN兰;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赵贤迪;生态位理论下我国民族院校发展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晖;民族院校信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石劲松;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姚金雨;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1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5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