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汉语—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载体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汉语—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载体
【摘要】:韩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在华外国留学生最大的群体,在韩国国内也兴起了"汉语热"。在这种背景下,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汉语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研究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不仅有助于对韩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引言:中韩两国唇齿相依,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彼此影响着对方。历史如此,当今也不例外。众所周知,中国掀起了一股猛烈的“韩流”,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韩流提高警惕,深怕冲击本国文化。姑且不论韩流是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郁;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大农;韩国留学生“文化词”学习特点探析──兼论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王晓美;;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与对外汉语学习前瞻[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文;延吉市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甘泉;韩国留学生本科生汉语学习动机变化动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杨怀霞;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融入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洙;韩国大学汉语教学状况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3 郭晓沛;蔡文丰;于为;;浅谈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郭晓沛;;浅析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尚超;;母语为英语者习得能愿动词“能、会”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2期
6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高霞;;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8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对”的相关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陈晨;;越南留学生汉语“了”习得特点及语际迁移现象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10 杨青;;浅述鲁健骥的教学习得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刘亚杰;;关于假期初级短训班教学程序的一些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武氏惠;;越南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以西南大学越南留学生为例[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丁氏红秋;越南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阿利耶夫(Agshin Aliyev);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崔亚丽;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状语语序偏误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森;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琳;蒙古国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素芳;蒙古国学生习得汉语“是”字句情况考查及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华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林昀;影响泰国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洙;韩国大学汉语教学状况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志敏;;Dornyei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及课堂激发策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鲍丽娟,由田;关于韩国留学生阅读课教学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杨泉;冯志伟;;一种新型词频统计方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学术;2010年01期
5 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6 赵平;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刘静;;正确归因在激发外语学习动机过程中的作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8 辛承姬;;韩国学生对于中国的疑难问题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9 李淑静,高一虹,钱岷;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10 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美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动机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朴根柱;激发韩国高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策略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3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龚莺;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朴宣姝;在上海的韩国青少年留学生的汉语教育现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姝;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因素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邢程;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秉珍;韩国汉语教学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余诗隽;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花;;韩国学生关联词语习得情况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5期
2 辛承姬;;韩国学生对于中国的疑难问题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3 朴红瑛;;浅析韩国学生运用“看”出现的偏误[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
4 李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发音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5 马洪海;摸清规律 有的放矢——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几个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陈维昌;;韩国学生作文中遗漏和误加偏误类型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胡明晓;;浅议对韩国学生的语音教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宋珉映;;关于韩国学生习得“还”的几点思考:从母语的干扰谈起[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9 郭慧莹;;情感激励教学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以年龄为四十到六十岁的韩国学生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10 宋时黄;;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的分析与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顺亨;;对韩国学生的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启迪;;韩国学生汉语塞音格局的习得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俞佩忠;韩国学生嘉兴学本领[N];嘉兴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3 韩国 高卓熙;韩国学生假期忙学习[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林霞;32名韩国学生踏上“汉语桥”[N];山西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唐见端;夜色中,6人小组找寻夜读孩子[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生 任竞春 本报记者 朱新法;日本韩国学生怎样考大学[N];新华日报;2006年
7 郑兴邋黄敏;你来我往留学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蒋峥 马笑 王丽丽;兼容东西方教育文明 放眼国际铸现代精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宋冰;让世界了解中国,从我做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吴昊;教育竞争谁占先机[N];国际金融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胜;韩国学生汉语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韩召望;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的分析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凤花;对韩国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林庆顺;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康烨;韩国学生汉语书信写作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娜;初级阶段韩国学生语气词“吧”、“呢”教学设计[D];辽宁大学;2012年
7 金秀赫;针对韩国学生词汇教学技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李玉玉;来华韩国学生汉语课堂学习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王文楠;叙事和议论语篇中的省略研究及韩国学生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金明淑;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42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4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