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无条件让步复句连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1:01

  本文关键词: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无条件让步复句连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条件让步复句 连词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摘要】:复句可以分为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三种。让步式复句属于转折类复句的一种,其分句之间往往存在先让步后转折的关系。依据形式和表达的不同,让步式复句又可以分为容忍性让步句、虚拟性让步句、无条件让步句和忍让性让步句四类。经调查,在对外汉语的复句教学中,留学生对于无条件让步句的掌握同其他类型让步句的掌握相比较,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仍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留学生在使用无条件让步复句连词"无论/不管……都/也……"时出现的偏误,并对这些情况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了中介语理论,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分析,提出了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无条件让步句连词的教学。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对于汉语复句的分类,学术界一直持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张志公先生主张将复句划分为并列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的一分法。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将复句划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的二分法。邢福义先生则认为,使用二分系统使复句的分类缺乏形式上的依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蓓;;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容认性让步复句连词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韩玉国;“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4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5 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6 鲁健骥;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璐璐;;基于语料库的新建本科院校英专学生写作错误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袁卫华;;《五灯会元》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3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建平;方姣婷;;游走于|捣窖杂肫胀▕q之晸:起始阶段语音习得的几个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建平;方姣婷;;提升港人普通话水平刍议[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亮亮;俄语原因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蓉;赵艳;;“任”的语义发展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4 彭小川;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雷冬平;胡丽珍;;语气助词“也罢”的功能及语法化过程[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6 侯瑞芬;“无论……都……”中“或者”与“还是”的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8 吴福祥;关于语法化的单向性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9 王忠良;“无论……都”复句及其承载的逻辑意义[J];东疆学刊;1990年03期

10 陈蓓;;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容认性让步复句连词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晓英;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罗进军;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凤兰;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曹砚辉;现代汉语条件句的逻辑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唐凤燕;现代汉语“即使”复句探析[D];暨南大学;2003年

4 戴幸;焦点副词语义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武琼;现代汉语条件类关联词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正红;韩国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邵彤彤;无条件条件句中的“管”字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毛燕;现代汉语意愿助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红娟;;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嘛”的教学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2 李景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4期

3 寇美睿;李文奇;;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频率副词“再”和“又”的偏误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格萨茹拉;;蒙古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曾立英;;留学生汉语词语表达偏误的类型及教学策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6 朱华;曾昭聪;;泰国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6期

7 周清艳;;留学生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6期

8 姚丽娟;翟艳;;韩国留学生使用连词“还有”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2期

9 魏红;;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2期

10 吴裴;;“是……的”句式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自建小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娇;杨尔弘;;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连词考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善涛;李敏;;基于信息库的新词词汇共性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李顺琴;;汉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莹莹;;从符号学角度来看英、汉句法关系的标记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民;连词“和”“与”“及”用法的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周立军 李冲;“由于”兼属介词和连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怎样使用“以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5 岩泉;虽然……但是……[N];中国保险报;2000年

6 王一民;不宜滥用“然后”“的话”[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 李戈平;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体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柴葳;首个政府间合作海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心建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海东;《论语》之“敏”[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艳;《史记》连词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宋青;北京话连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2年

4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卢智f,

本文编号:119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9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