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基本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对比及在教学中的启示——以“红色”为例
本文关键词:汉英基本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对比及在教学中的启示——以“红色”为例
【摘要】:汉语词汇集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文化于一体。汉语词汇中的颜色词本身属于典型的模糊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这些词也是很困难的,很容易产生偏误,特别是不了解这些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语义,所以理解运用起来就比较难。同时对老师的授课也是一种考验。中西文化本就不同,价值观也不一样,自然在颜色词的文化认知上也有异同。本文将以汉英比较为主,选取"红色"为主要颜色词加以举例来详细说明汉英两国赋予颜色的文化语义,并阐述文化语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我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所以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中对颜色的描述及运用也是丰富多样的,这就使得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西方对颜色词的联想意义也不同,也就是文化语义的不同。选择“红”来进行对比,是因为红色在中国人的生活上精神上都有巨大的意义,中国人崇尚红色,其次从词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陈锵明;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潘乐;吴澜;;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张慧莲;;中国菜名里的文化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9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林;;从几组亲属称谓词浅析古代特殊的婚姻制度[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洪孝;当代大学生母语水平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晓芝;中国饮食文化英译的文化移植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熊晓华;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林桦;汉英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锡胤;《文化语义学》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2 潘蕾;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文化语义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尹丕安;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语义偏离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宫敬才;;构建历史文化语义学何以可能[J];学术月刊;2007年04期
5 缪敏;张传彪;;英汉“显性”与“隐性”文化语义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国平;;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及其翻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冯天瑜;;“历史文化语义学”弁言[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6期
8 余来明;;“历史文化语义学”研究方法举隅——以“文学”概念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宋晖;;从文化语义看“问题宣传语”[J];语文建设;2013年13期
10 尹鹏阁;;满语酒类词语文化语义探析[J];满族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琛;;文化语义学视角下的翻译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贾淑芬;;外语学习和双语词典的文化语义揭示[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黄冬梅;;汉俄民族文化语义的对比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处理方法[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吕世生;;从概念意义到文化语义:汉语新词语英译的隐喻认知模式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黄菁菁;;包涵文化语义的句子的翻译模式探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冯天瑜 余来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现状与未来[N];社会科学报;2007年
2 苏金智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传统节日的文化语义及其发展[N];团结报;2011年
3 韩晓玲 楚静;历史文化语义学走向成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余来明;“历史文化语义学”:理论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冯天瑜;我为何倡导研究“历史文化语义学”[N];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超超;文化语义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杜倩;汉英植物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陈慧;词语的意义与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关墨霖;俄汉语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霞;《长恨歌》原诗和两种英译词语的文化语义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任立侠;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杜雪梅;对英汉语教学中“玩”与“play”的文化语义认知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丹;汉语方位词的文化语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秦平;满语多义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张露;俄语文化语义词汇种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1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1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