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汉语听力课程以“说”促“听”教学浅谈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汉语听力课程以“说”促“听”教学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神经语言学理论、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以及初级汉语听力课课堂现状,说明初级汉语听力教学结合口语练习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初级汉语听力课语音训练、会话训练和短文训练三个阶段的特点,以具体课文为例,说明了在初级汉语听力课堂如何以"说"促听。
【作者单位】: 华北科技学院国际合作处;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1初级汉语以“说”促“听”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1]“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学习语言都要由听及说,由听再到读和写。“听”是“四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4期
3 杨惠元;论听和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西方语言学词汇研究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强云;;源语理解和译语产生的心理过程——从实验心理语言学看翻译性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春星,张春月;幽默的本质与幽默的行为[J];北方论丛;2002年05期
4 陈颖;试论利用语境进行听力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王晓辉;;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技法略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曾雅霓;;成年人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语义理解过程[J];才智;2011年24期
7 王保红;;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8 张娟;王春莉;;基于心理因素的英语高级听力训练教学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向银华;;试析朗读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胡佑章;;言语意义的层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红;;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课堂实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黄雅X;黄匡宇;;电视新闻声画叙述双系统构建的观念革命[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安静;苏曼;高淑芬;刘微微;李佳美;裴咏铭;;语言教学新模式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实证性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周曼群;;2000年以来汉语听力教学新领域研究评述[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吕苗荣;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D];中南大学;2003年
4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纪东;英语篇章博喻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丹;为书面表达做准备的法语所写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尹瑞雪;英汉复合名词的词义构成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小燕;论图式理论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胡汶青;基于图式理论的中级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青河;越南中级汉语听力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伊雪;形成性评价在初级汉语听力课中的实践与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传梅;写作模式对中国大学生看图写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8 苑荣歌;短文重构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过去虚拟语气注意和习得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艳春;21世纪初汉语视听说教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兆辉;输出性活动在听力课教学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平;Swain的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3 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年06期
4 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5 冯纪元 ,黄姣;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年02期
6 李清华;谈科技汉语的听力理解[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问题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廖暑业;利用多媒体促进语言输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5期
3 陈懿诺;;浅谈外语学习中的注意力[J];成功(教育);2007年11期
4 汪浩卿;;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2期
5 费小琴;;浅析课堂外语教学的改革[J];内江科技;2008年03期
6 陈怀志;黄宜凤;;第二语言学习过程辩证分析[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Z2期
7 周斌;语言输入与输出对二语习得作用的效应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袁平华;米保富;;从建构主义理论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输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余兰;;解决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的分歧——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对语言认知的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温晓虹;;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林师范大学 高林波;贯彻《语言文字法》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春燕 通讯员 刘玉屏;怎样教外国人学汉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玉琼;新疆学前教师与维吾尔族儿童互动的汉语语言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刘春燕;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曹勇衡;基于阅读时间的二语习得者句子空隙处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兰;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蔡昕;基于分布信息的汉语词类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陈敏;儿向语在语言复杂程度上的调整[D];湖南大学;2005年
4 黄冬萍;语言输出在促进语言形式精确度习得中的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洪蕊;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出及复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俊玲;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玉梅;论教师权威与学习者自主性在中国外语学习中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蒙梅;语言输出中注意功能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张玮;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全义;语言输入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6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