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中形容词的词义偏误

发布时间:2018-02-08 13:33

  本文关键词: 对外汉语 形容词 偏误分析 出处:《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形容词词义偏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归纳出词义偏误的四种类型,细致分析每种偏误的原因,并对汉语学习者、教学者及教材编撰者提出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n the errors of adjectives among the native English students, sums up four types of error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ach error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learners, teaching scholars and textbook editors.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教学中的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周利;卓玲;;Oxford学习策略量表(SILL)在萍乡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3 丁政;谢朝龙;;二语习得语境中的语言知识[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4 聂大海,吕蓓蓓;个体心理文化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4期

5 刘晓玲;;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6期

6 邢晔;;语言习得中的文化因素与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张桂君;;创建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柳宏,杨福;交际中的策略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朱晓玲;;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联想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10 周文岭;;英汉对应依赖心理与语言对译失误[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张新丰;汽车智能电器系统[D];清华大学;2009年

9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付静;同义副词A式与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林静;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蕾;量词“颗”、“粒”、“枚”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颖;基于欧美留学生的汉语称谓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纪新;初级汉语教材中副词的英文注释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凯阳;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对学生写作影响的调查[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2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3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4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5 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6 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7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8 陈岩;赵宏;;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白坚,丁迪蒙;“主持人”式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尝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马叔骏,潘先军;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层次[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施歌;;“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4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俊萍;;利用CTT的汉语自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软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于富增;;当前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翟帆;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杨启蒙;涉外汉语培训悄然升温[N];信息时报;2003年

6 记者 唐景莉邋实习生 王萌;北语培养对外汉语“种子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郭晓虹;让全人类分享中华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9 赵凤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稀缺[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阔;人类表演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交际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6 MARIA DELCARMEN ESPIN GARCIA;针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翻译专业学生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河崎深雪;汉语“角色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刘佳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赵吉英;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思考[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5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95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