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
本文选题:汉语教学法 切入点:渊源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渊源,给予肇始于90年前、并一直不断发展完善的汉语综合教学法以新认识。这种教学法生发于汉语自身,在教学中成型,既有汉语教学特色,也符合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潮流的同时,切忌盲目追风。当务之急,应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并完善汉语综合教学法,使之真正自立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林。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gives a new understan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which began 90 years ago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he article holds that while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world, we should not pursue the trend blindly. It is necessary t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o as to make it truly independent in the world's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金铭;魏建功先生在朝鲜教汉语和在台湾推广国语的贡献[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2 赵金铭;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强;汉英对比研究的又一座高峰——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汉英对比思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章礼霞;周俊瑶;;对社会科学定量型研究中社会评价性研究结果准确性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孙锐欣;廿八都话的中塞调的实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4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5 李蓝;;“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及若干问题的说明[J];方言;2006年03期
6 彭小川;;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曹曼;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干扰因素[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谢朝群;李冰芸;;语言礼貌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9 王安红,陈明,吕士楠;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4年04期
10 陈学广;文学语言: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嘉郁;;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要解决的问题[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刘颂浩;;关于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趣味性问题[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李晓琪;;《博雅汉语》编写实践与编写原则[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孙越;;法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承;高友工中国抒情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琴;中日汉语教材汉字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王秋雨;哈佛大学汉语讲练课课堂活动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曹路漫;英汉互译中衔接手段和意义的处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乔晖;论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职业技能[D];扬州大学;2004年
6 张大英;英汉音节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陈宇航;译介、欧化与国化——20世纪20年代初翻译文学进入中学国语教科书的进程及其作用[D];清华大学;2004年
8 孙娴;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习题设置的考察与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张亚蓉;《说文解字》谐声字的音韵关系及上古声母的讨论[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马兰花;岳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2 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3 赵金铭,张博,程娟;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4 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5 王建勤;对外汉语教材现代化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2期
6 程相文;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到汉语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董鹏程;;台湾推行国语教育的经验与对外推行华语文的展望[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韩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法研究现状综述[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2 阿顿·华多太;娜么塔;;汉藏语言的渊源演绎藏汉民族历史关系——兼谈汉藏语言中的同音义词汇对照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欧阳靖;;大语文观渊源及变异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4 徐尚衡;;源于《诗经》的成语[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肖虹;;汉字起源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滕华英;;说“钉子户”[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曦;;明代,
本文编号:1570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7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