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6:58
  “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可以深化汉语并列连词本体理论和对外汉语连词教学理论,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泰国汉语教师教学做出评估,对泰国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借鉴,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给予指导。 我们以“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为依据,采用“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了相关分析、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泰国春武里府大众学校五十名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考察了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泰国汉语并列连词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对比研究表明,泰语并列连词(?)与相对应的汉语并列连词相比,义项数量和语义关系更丰富,语法功能更全面。二者在连接名词、代词、名词词组等体词性成分时,用法基本相同,但在连接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形容词词组等谓词性成分时,呈现出差异,泰语并列连词(?)比相对应的汉语并列连词的限制要少得多。另外,(?)可以连接分句和句子,这是汉语并列连词多数成员所不具备的语法性质。 问卷调查显示,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在学习汉语并列连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是符合中介语理论的,即偏误率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我们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被试学生的五个背景因素对偏误率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年龄、年级、学习汉语的时间三个因素对偏误率有显著影响,性别、是否华裔两个因素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其次,我们具体细化到单纯并列连词与关联并列连词的子项目中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单纯并列连词的偏误集中在连接功能以及形成并列结构的句法功能上,形式上体现为误加、误代和错序,尤以“和”的偏误最高。在其连接谓词性成分所组成并列结构的句法功能偏误统计中,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学生在并列结构的陈述功能层面偏误率高,而高级阶段学生在修饰功能层面偏误率高。在对“和”的单项考察过程中,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学生呈现出与总体偏误率相同的趋势,即: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分句、句子>名词(词组)、代词。中级阶段学生的形容词(词组)偏误率略高于动词(词组)。(2)关联并列连词偏误率总体上低于单纯并列连词。五种偏误类型的总体偏误率依次为:误代>错序>遗漏>误加>搭配不当。在分级考察中,除“遗漏”类型,高级阶段高于中级阶段以外,其他偏误类型的偏误率均随学习时间的增加而递减。 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我们主要从学习者、教师、教材、语言大环境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学习者受母语的负迁移和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采用了错误推理、规则应用不完全、忽视共现规则限制、系统简化规则、回避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另外,我们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偏误的形成作了解释,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汉语水平的评价、年龄群体特征、语言的普遍性理论和自然度因素等。外在因素中,教师、教材以及语言大环境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说明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重交织起作用的。 为此我们主要从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角度切入,对泰国华校中小学汉语并列连词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即整体上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法水平,教材编写上应该增加汉泰并列连词对比项目、并列连词的语法点要设置得当、注释和讲解要具完整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以期为并列连词教学提供翔实的资料,推动对泰汉语教学整体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1.1.1 理论方面
        1.1.2 应用方面
    1.2 研究现状与理论依据
        1.2.1 研究现状
        1.2.2 理论依据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并列连词与泰语并列连词对比研究
    2.1 汉语并列连词本体研究
        2.1.1 汉语单纯并列连词意义与用法
        2.1.2 汉语关联并列连词意义与用法
    2.2 泰语并列连词与汉语并列连词对比研究
        2.2.1 功能对比
        2.2.2 意义对比
第3章 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调查问卷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工具
        3.1.4 研究方法
    3.2 问卷整体统计结果与分析
        3.2.1 被试背景因素对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率的影响
        3.2.2 结果与讨论
    3.3 问卷具体统计结果与分析
        3.3.1 汉语单纯并列连词偏误统计与分析
        3.3.2 汉语关联并列连词偏误统计与分析
    3.4 偏误原因考察与讨论
        3.4.1 学习者
        3.4.2 教师
        3.4.3 教材
        3.4.4 语言大环境
第4章 结论及对泰汉语并列连词教学相关建议
    4.1 结论
    4.2 对泰汉语并列连词教学相关建议
        4.2.1 教师
        4.2.2 教材
    4.3 论文的不足与研究的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沛;宋春阳;;基于语料库的并列连词“和”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婷婷;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使用汉语递进类关联词语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承倩;《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并列连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丁嘉懿;对外汉语并列连词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丹丹;数词“二”和“两”的教学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5 邓蓉;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连词“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文利;泰国学生对现代汉语连词“而”的认知[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7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57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