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生成学的范围和方法
本文选题:偏误生成学 + 偏误类型 ; 参考:《学术研究》2009年08期
【摘要】:本文借鉴Carl James等人的研究体系,吸收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偏误生成学的范围和方法。偏误生成学包括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和偏误严重度三个主要方面。偏误类型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五种;偏误成因有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误导四种;偏误严重度可以从偏误的跨度和偏误的密度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偏误生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写、比较、归纳和统计等基本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system of Carl James et 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error generation by absor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rror analysis in TCFL.Error generation includes three main aspects: error type, error cause and error severity.There are five types of errors: omission, addition, generation, order and hybridity; errors are caused by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learning strategy,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misdirection; the severity of errors can be examined from two angles: the span of errors and the density of errors.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rror generation include description, comparison, induction and statistic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2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3 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4 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2期
5 朱其智;周小兵;;语法偏误类别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6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蕴轶;阅读活动中的认知与情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周建华;关于儿童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吴玉梅;高校英语教师的作用及素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陈芙蓉;试探影响有效记忆的情感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李喜芬;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策略的相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郭士香;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李莉;试析副词“却”[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侯彦宾,梁春生;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周小兵;何黎金英;杨氏金芝;;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难点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史金生;;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张明莹;;中级学生副词习得情况考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张宝林;;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阵晓桦;;“在、正、正在”“呢”的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及其教学次序[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丁雪欢;;对零起点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周小兵;;“着”的习得情况考察[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奇敏;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郑桂玲;情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林敏;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D];暨南大学;2001年
5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马骏;第二语言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艳;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魏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余波;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3 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方欣欣;中高级水平韩国学生的教学重点[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5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6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7 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8 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9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10 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晨;;泰国学生汉语差比句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兰;留学生朗读说话中停延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桂秋;越南学生离合词使用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孟亚利;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离合词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淑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袁园;普通话早期儿童声母习得偏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莉;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琳;欧美学生汉语单项定语习得顺序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郝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仲清;对外汉语课堂纠误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国画;泰国中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8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5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