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明代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3 14:03

  本文选题:来华传教士 + 利玛窦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摘要】:明万历初年,来华教士为应付传教需要.坚持努力学习汉语。当时教士们学的不是各省方言,,而是明代普通话;学习步骤不是“先语后文”,而是“语文同步”;其汉语教师包括中国的商人、译员和著名学者等。教士们还坚持以能者为师,互教互学。西方传教士的来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的意识形态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但来华教士则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汉语汉文化的濡染与传播,并且恰恰通过他们,汉语汉字汉文化得以在西方世界大展其风采。
[Abstract]: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Ming Wanli, the Chinese clergy to cope with missionary needs insisted on studying Chinese. At that time, the clerics learned not the dialect of the provinces but the Mandarin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learning steps were not "the first language", but the "Chinese synchronization"; the Chinese teachers included Chinese businessmen, interpreters and famous scholars. The teachers also insist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competent people. Teachers and teachers, mutual educ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The arrival of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China has influenced the id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ing Dynast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caused a impac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the Chinese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influenced and spread to a greater extent by the Chinese Clergy, and it is precisely through them that Chinese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able to show its style in the western world.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其斌;;晚清来华传教士对近代术语翻译及译名统一的贡献与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2期

2 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李建中;雷冠群;;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穗芳;;汉语拼音字符体式:历史演变和制定国家标准的建议[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杨桂青;汉学:世界在和我们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宋常青;“小经”文字 是最早的汉语拼音化尝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李无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李景端;地缘环境造就人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贾振;女书:民族文化瑰宝[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何明星;西方人学汉语的误区,一误400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2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4 俞U

本文编号:1792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92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