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外汉语修辞的教学
本文选题:修辞 + 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摘要】:修辞是重要的语文知识与语用内容,也是重要的文化内容,对语文的使用和理解学习都具有深刻影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必要系统了解。长期以来不重视汉语修辞教学的状况应予以改变。
[Abstract]:Rhetoric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anguage knowledge and pragmatic cont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cultural content,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use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so it is necessary for foreigners to understand Chinese systematically. The situation of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hetoric for a long time should be change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晓燕;语言本位的修辞学体系述评[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刘琦;互文性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3 徐采霞;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傅敬民;思维视角的英汉拟声词研究及其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4期
5 李国南;“pun”与“双关”辨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李升薰;试探歇后语的来源及其命名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李胜梅;论句首词语的连续复现及相关句式——“秀才秀才,错字布袋”类谚语的多角度考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吴世红;论周指性反问句及其在篇章中的运用[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吴礼权;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时秀娟;论语法偏离与修辞[J];齐鲁学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姚婷;;新词新语产生方式的三维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万兵;赵燕;;PSC评分体系的原型理论阐释[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洁;田旭红;宋柔;;“把”字句核心动词的计算机辅助发现及合法性判断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修瑛;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娄宝翠;[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安洋;俄汉语句子的情景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杨家胜;级次与标准理论的语言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振伟;现代汉语临时量词和专用量词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袁从润;现代汉语强调方式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东晖;《笑傲江湖》小说文本修辞幻象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和琳;新闻标题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李枫;汉语中移位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蒋仁萍;基数词和序数词的类型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申云玲;“有没有/有+VP”句法结构的嬗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彭仁超;现代汉语施事动名兼类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封书勤;日语量词的教学方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李晓华;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明;桂弘;;谈对外汉语修辞的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2期
,本文编号:180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0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