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从英汉熟语差异对比中看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8-05-25 17:54

  本文选题:英汉熟语 + 差异 ; 参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年03期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熟语,英文称之为"idiom",都是人民大众经过千百年劳动和生活实践归结出来的习惯用语,因此,熟语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是通过加工和提炼之后被运用于日常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词汇,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熟语是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精粹,只有掌握了民族语言中的精华,才能学好一门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词汇系统中的熟语教学。本文从英汉熟语差异对比中探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内容。
[Abstract]: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are called "idiom" in English. They are the idioms that the masses have come down to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labor and life practice. Idiom is a kind of important vocabulary which comes from life and is used in dail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fter processing and refining.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language.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Only by mastering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language can we learn a language well. Therefor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diom teaching in vocabulary system.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 contras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萍萍;;英汉语用差异及其文化渊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肖健玲;英汉熟语异同探索[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蒋楠;;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4 于海阔;李如龙;;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韦冬雪;;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应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张鹏;;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习得关系之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09期

3 于海阔;李如龙;;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教材几个问题的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4 付瑶;;浅谈原型理论与外语教学[J];山西科技;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桦;汉英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10年

2 房岑;初级汉语留学生的“文化冲击”问题与文化教学对策[D];浙江大学;2010年

3 钱汝琦;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初探[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珍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卓平;国际学校第三文化儿童的特征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6 邵东蕊;汉语惯用语文化内涵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婧姣;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阮氏容;中国当代影视在越南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朱慧勤;试论对外汉语的文化因素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陈晓娣;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李文凤;汉、英语言的社交语用差异与英语教学[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国外语言学;1997年04期

4 李秀聪;试论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差异[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王世静;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和文化冲突——关于“文化型语言课程”的思考与讨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6 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7 张莹;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模式比较和策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赵新,李英;关于编写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近义词词典[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张公瑾;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J];汉语学习;1991年04期

10 邓浩,郑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教学刍议[J];汉语学习;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平;;外国留学生的阅读偏离与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5 胡国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文慧;HSK名词的图片可表达性和表达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鄢胜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黄霞;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肖宁宁;词汇教学与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莉;;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浅析汉英语法的差异[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2 赵欢;;论直观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3 陈郁;个性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李静;;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何山燕;;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社交—语用失误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6 杨晓娜;;中英文称呼文化差异[J];文教资料;2008年01期

7 朱晓姝;;中美学生抱怨言语行为的差异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许之所;冯亮;;浅析中西语言与文化差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李晓兰;;文化造成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10 祁岩;;从英汉谚语的比较看中英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08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王洋;;汉语谐音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彭博;;外来词的作用和翻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翔;;海峡两岸词语差异及其原因——基于《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的词汇对比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Y,

本文编号:1934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34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e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