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文化依附矛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谈对外汉语教师素质

发布时间:2018-06-19 05:13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教学 + 文化依附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摘要】:只有通晓跨文化交际的功能、特点及相关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才能增强汉语文化自信心,逐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能够得到留学生的肯定和信任,而且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文化依附。从这个意义上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检测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数。
[Abstract]:Only by knowing the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foreign Chinese teachers with stro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an not only get the affirmation and trust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but also help to make them healthy. In this sen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test whether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has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作者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编号:高教38(2)]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娟;论中、英两种语言中若干称谓语的文化差异[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汝红兵;汉文化在符号转换中的失落[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刘晓梅;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位、体系建构及教师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7期

4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巍;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交际[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徐继宁;语用失误与交际文化教学[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李朝辉;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爱萍;;语言和文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胡清国;对外汉语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及其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2 屈瑞婷;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莉;文化语境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慧宜;六套海外华文教材中国知识文化内容项目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忠平;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呼语教学[D];中南大学;2007年

6 王进军;关于英语词汇文化意义教学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张彦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原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用源;废“离合词”兴“组合词”[D];天津大学;2004年

10 赵薇;Kramsch的多元互动观与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新中国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三十二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2 Sh.G.H.;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筹备会在北京语言学院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3期

3 ;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章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首届暑期教师培训班在我院举办[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5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应聘为日本汉语竞赛进行评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6 钱倚云;;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环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邢公畹;就汉语的“连锁复句”问题答史存直先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1期

8 靳尚怡;;关于我区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9 李景蕙,查理斯,李百华,陈秀华,苔斯发纳赫,王建勤,阎德早,谢伦德拉·阿尼尔;中外师生谈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3期

10 李清华;短期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厦门举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何子铨;;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断想[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李培元;;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杨光俊;;短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5 吕必松;;再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6 王德春;;汉语共同语及其变体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7 徐甲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日汉翻译课[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刘虹;;会话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9 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10 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嘉璐;语言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记者 翟帆;总结经验 扩大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 曲德林;面向网络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朱文琴;要研究外国人怎样学汉语[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顾淑霞;让汉语走向世界[N];科学时报;2001年

7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 曲德林 教授;面向网络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N];科学时报;2001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通向中国的桥”[N];人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丁丁;洋博士解“难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娇龙 晓流 雪村;一社两营 格局分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史艳岚;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报刊新闻主题词群及相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志平;汉语双音词的属性测查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红宇;从教材看历史上来华外国(族)人的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朱湘燕;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斌;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Z瀂,

本文编号:2038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38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