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从“跃进”到“渐进”——在菲律宾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5 14:22
【摘要】:结合自身在菲律宾进行为期近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总结出较系统全面、实操性强的汉语口语教学策略,创造性地提出"零到一"的突破不是关键,"零到十"的跃进以及随之而来"群体性渐进"法则,才是符合菲律宾华人社会汉语学习者特征,使汉语口语教学处于良性循环的佳径。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his practi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or nearly a year in the Philippines, this paper sums up a more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strategy of teaching spoken Chinese, and creatively proposes a breakthrough of "zero to one" is not the key. The "zero to ten" leap forward and the following "group gradual" rule 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 Filipino Chinese society, so that oral Chinese teaching is in a virtuous circle.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分类号】:H19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宗元;;课外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时成伟;;第二语言习得中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学阐释及其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袁云;;“什么是A?”与“A是什么?”的区别及教学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蒋珠铸;;“千万”与“万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体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乔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刘华;;“身体”视域下的英语教学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王丽;;情境体验——论对外汉语成语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吴明亮;路艳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马牧原;;针对泰国中小学生适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乌凤兰;王磊;;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交际化的尝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张宝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评估的实效性[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郑艳群;;多媒体技术与汉语口语教学[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嘉郁;;关于当前华语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军;;增加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对策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张西平;;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简述——兼论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罗青松;;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初探——谈对外汉语学历教育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李嘉郁;;华文教育五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希夏姆;;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翻译课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宏;外向型学习词典配例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立华;俄罗斯留学生初级口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4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郝晓丽;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丁玲;对外汉语写作课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D];中山大学;2010年

7 陈俊;对外汉语教学阅读文本素材库的选材及标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光胜;论对外汉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9 刘小兵;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陈芳;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之设计与系统构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旭;;这个孩子也是我的[J];北方人(悦读);2011年06期

2 晓文;;来自菲律宾参议院的英英翻译[J];国际人才交流;2011年08期

3 梁悦悦;;中国电视剧在菲律宾:播出历史与现状[J];电视研究;2011年09期

4 林秀琴;;菲律宾华语教学现状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5 邢玉婧;;话中有画[J];军营文化天地;2011年08期

6 陈洪娟;;借给自己一把椅子[J];意林(原创版);2011年08期

7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访菲律宾 推介世界华商大会[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8 黄茵;;中职民族班汉语口语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9 黄凌;;东南亚天堂“马尼拉”一瞥[J];资源再生;2011年07期

10 丁学军;;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Lilia M.Reyes;;菲律宾——一个成功的地方医院减灾计划[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翟淑芬;姚立军;;菲律宾火山灰[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3 蔡和协;;欢迎菲律宾王宏榜先生故地重游光莅吟社(排律)[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韦伟;赵大鹏;石耀霖;;日本西南火山区三维地震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包茂宏;;菲律宾的民族问题[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欧耐斯脱·阿高尼·马丁;王瑞祥;;菲律宾的鸭蛋生产和加工[A];首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中国水禽业进展[C];2005年

7 青山;;亮丽的美属菲律宾大中小“比索”银元[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施雪琴;;西班牙时期菲律宾天主教宗教节日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嬗变[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菲律宾农机市场现状与前景[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四集)[C];2006年

10 许林兵;黄秉智;;菲律宾香蕉出口基地考察报告[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胜;中国赴菲律宾游客增长迅速[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本版信息由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提供;部分国家和地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概览[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菲律宾外资政策一览[N];国际商报;2005年

4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菲律宾口岸通关相关政策法规[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5 张春贺;菲律宾油气产业的发展思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吴强;菲律宾从伊全部撤军[N];人民日报;2004年

7 本报驻印尼记者 管克江;菲律宾 阿罗约艰难过头关[N];人民日报;2005年

8 刘华;菲律宾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稻米短缺[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刘华;菲律宾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稻米短缺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菲律宾计划今年吸引2200万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与战后菲律宾农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2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殖民扩张与宗教调适[D];厦门大学;2004年

3 沈红芳;东亚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郑伟;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王勤;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D];厦门大学;2005年

7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9 国际;CAFTA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云;菲律宾初级产品的出口与美国对菲律宾贸易政策的演变:1898-1941[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静;后冷战时期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范启华;教育菲化案及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春杰;冷战初期美国对菲律宾的干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君;19世纪后期菲律宾华侨社会变化探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满琪;菲律宾华文教师教学策略与工作满意度、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志华;美菲同盟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黄智钦;关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中菲关系的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卢祖国;IMF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探究——以菲律宾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30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30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