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类词缀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3:10
  本文以类词缀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的研究,在语法化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就类词缀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将类词缀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做了一系列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系统论述了类词缀的判定标准、范围、与实词素和典型词缀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穷尽式地考察了相关教材中类词缀的出现频率以及使用情况等,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结合类词缀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代汉语类词缀分析
    第一节 类词缀的判定
        一、类词缀的判定依据
        二、类词缀的判定标准问题
    第二节 类词缀与非类词缀的区别
        一、类词缀与典型词缀
        二、类词缀与实词素
    第三节 类词缀的范围
        一、各家对类词缀范围的不同认识
        二、本文对类词缀范围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类词缀的考察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类词缀引入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词语的意义
        二、有助于学生了解汉语的构词法
        三、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第二节 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考察
        一、类词缀在教材中的使用情况考察
        二、类词缀在教材中的个案考察以“家”为例
    第三节 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材处理类词缀的建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类词缀教学探讨
    第一节 教学对象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对象
        二、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学重点
        一、类词缀的构词规则
        二、正确理解类词缀义
        三、高使用度的类词缀
    第三节 教学方法
        一、对比式教学
        二、扩展式教学
        三、语句联系式教学
    第四节 教学建议
        一、教师方面的建议
        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三、课外拓展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类词缀的语义特征与识别方法[J]. 苏宝荣,沈光浩.  语文研究. 2014(04)
[2]类词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运用[J]. 谢祎坤,曾立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04)
[3]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的界定标准探析[J]. 邹晓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3)
[4]论对外汉语中的类词缀教学[J]. 杜旭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缀问题[J]. 尹海良,桑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6]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 曾立英.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4)
[7]当代汉语类词缀发展探微[J]. 张慧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8]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 王洪君,富丽.  语言科学. 2005(05)
[9]“者”缀词识别[J]. 冯敏萱,杨翠兰,陈小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03)
[10]“X霸”新词产生方式及成因探析[J]. 任竞春.  语文学刊. 2005(09)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 尹海良.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词缀研究[D]. 王小曼.安徽大学 2013
[2]中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类词缀教学研究[D]. 汪颖.西南大学 2011
[3]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 李进玉.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 刘佳莹.吉林大学 2008
[5]现代汉语类后缀的语法语义研究[D]. 杨可人.北京语言大学 2006
[6]汉语词根词缀化研究[D]. 张新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85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985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