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也”的偏误分析 ——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7 19:35
  “也”是现代汉语中的高频副词,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意义和用法颇为复杂,很多学者都对此做过探讨。笔者曾经学习日语,在本科期间就对“也”的日汉互译感到困惑。检索了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语料库,我们发现日本留学生在副词“也”的使用上也产生着一定数量的偏误。那么,日本留学生在“也”的使用上是否如动态语料库中的情况一样呢?他们学习副词“也”的现状和其偏误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讨论“也”这个常见的副词,并且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日本留学生为考察对象,分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根据测试及分析,我们发现日本留学生确实存在和语料库中相同的偏误,同时,调查的日本留学生和语料库中的日本留学生在各种偏误发生的比率也很接近。我们还发现这些偏误的产生是由于客观和主观两类原因造成。客观原因是汉语自身的难易度和学习者本体知识掌握程度有限,而主观原因是学习者的逃避策略和母语的负迁移。最后,笔者将日本留学生副词“也”的学习情况与别国留学生和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文教师教学与研究有所助益。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包括选题原因、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及研究范围、思路、方法...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选题原因、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2 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
    1.3 理论基础
        1.3.1 中介语理论
        1.3.2 偏误分析理论
    1.4 副词“也”的文献综述
        1.4.1 汉语本体的研究
        1.4.2 对外汉语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副词“也”及“也”的日语相似词的对比
    2.1 汉语副词“也”的义项及用法
        2.1.1“也”表示两事类同或相同
        2.1.2 表示相互关联
        2.1.3 表示特指和强调
        2.1.4 表示委婉的语气
    2.2“也”的日语相关词“も”的义项及用法
    2.3 汉语“也”和日语相似词的对比
        2.3.1“也”表示并存和类同
        2.3.2“也”表假设句的转折接续
        2.3.3“也”表强调,隐含“连”字
        2.3.4“也”表委婉语气
    2.4“也”与其日语中“也”的相似词语在句中位置的比较分析
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本留学生副词“也”的偏误情况
    3.1 HSK动态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副词“也”的偏误情况
    3.2 台湾日本留学生的偏误情况
        3.2.1 测试问卷的结果分析
        3.2.2 口头测试卷的结果分析
        3.2.3 作文语料的偏误结果分析
    3.3 混用偏误
        3.3.1“也”与“都”的混用
        3.3.2“也”与“还”的混用
        3.3.3“也”与“就”的混用
        3.3.4“也”与“又”的混用
    3.4 错序偏误
    3.5 赘用偏误
    3.6 缺失偏误
        3.6.1 缺失副词“也”
        3.6.2 缺失连用的副词
    3.7 杂糅偏误
四、日本留学生学习副词“也”偏误形成的原因
    4.1 客观因素
        4.1.1 目的语自身的难易度
        4.1.2 学习者本体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4.2 主观因素
        4.2.1 学习者的逃避策略
        4.2.2 母语负迁移
    4.3 日语为母语学习者与其他语为母语学习者副词“也”的偏误对比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汉语副词“也”用法的测试问卷
    附录二 汉语副词“也”用法测试的口头问卷
    附录三 日本留学生语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副词“也”的研究现状及其问题[J]. 储一鸣.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了2”的行、知、言三域[J]. 肖治野,沈家煊.  中国语文. 2009(06)
[3]浅议副词“都”和“也”的异同[J]. 周波.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10)
[4]“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 高顺全.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5]“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 邵敬敏.  语言科学. 2008(04)
[6]日语“も”与汉语“也”的用法对比分析[J]. 杜玲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4)
[7]“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 史金生.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4)
[8]都、也”在“Wh+都/也+VP”中的语义贡献[J]. 袁毓林.  语言科学. 2004(05)
[9]复句三域“行、知、言”[J]. 沈家煊.  中国语文. 2003(03)
[10]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 高顺全.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日本留学生副词“都”的习得研究[D]. 张艳.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表重复义副词“再、又、还”的偏误分析[D]. 刘慧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副词“也”的习得情况考察[D]. 李静颖.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2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022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