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4-16 05:28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惯用语。汉语惯用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汇单位,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惯用语在汉语交际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但因为其鲜明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义,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中国汉语水平等级考试(HSK)中也经常出现带有汉语惯用语的相关题目,因此惯用语教学对留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在读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汉语教师的访谈调查,了解与分析了惯用语的习得现状,对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以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主要内容有: 首先,从惯用语本身和教学两个角度指出研究的意义,,并从惯用语的界定、理解、以及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先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考察目前的惯用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从汉语考试大纲、教材以及语料库中筛选出30条高频惯用语,作为本文研究的语料。 第二章是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为了研究的全面性,本文分别设计了以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留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为对象的两种问卷,从习得与教学两方面获取对教学方法有参考价值的语料与信息。本文对问卷的每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做了简要的分析。 第三章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汉语惯用语的习得偏误类型进行了归纳,主要有: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句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惯用语习得的因素:汉语惯用语本身的复杂特点(包括理性义的双层性、色彩义鲜明、句法形式的固定性与灵活性、语境的制约);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包括民族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主要涉及熟悉性、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教学因素(包括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惯用语的教学过程缺乏规划和教材编写不合理)。 第四章根据论文前三个部分的研究分析,结合汉语教师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辅助教学建议。根据汉语词汇教学理论,将汉语惯用语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展示阶段,讲解阶段,练习阶段,并为每一个阶段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从建立留学生的惯用语词典和汉语教材的编写两个方面提出辅助的教学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论文研究在语料选择与调查对象上的局限性,提出论文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惯用语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教学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趋势11-14
  • 一、 关于惯用语界定的研究11-12
  • 二、 关于惯用语理解的研究12-13
  • 三、 关于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13-1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第四节 语料的选取15-16
  • 第二章 汉语惯用语习得与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16-24
  • 第一节 问卷设计16-17
  • 一、 学生调查问卷16
  • 二、 教师调查问卷16-17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17-23
  • 一、 汉语惯用语习得情况的调查结果17-20
  • 二、 汉语惯用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20-23
  • 第三节 小结23-24
  • 第三章 汉语惯用语习得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24-34
  • 第一节 汉语惯用语习得偏误的类型分析24-27
  • 一、 语义偏误分析24-25
  • 二、 句法偏误分析25-26
  • 三、 语用偏误分析26-27
  • 第二节 汉语惯用语习得偏误的原因分析27-33
  • 一、 汉语惯用语的复杂性27-29
  • 二、 母语文化负迁移29-31
  • 三、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31-32
  • 四、 教学因素32-33
  • 第三节 小结33-34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法探讨34-46
  • 第一节 汉语惯用语的课堂教学三阶段34-41
  • 一、 惯用语的展示阶段34-35
  • 二、 惯用语的讲解阶段35-40
  • 三、 惯用语的练习阶段40-41
  • 第二节 辅助教学建议41-46
  • 一、 建立留学生的惯用语词典41-42
  • 二、 教材编排建议42-46
  • 第五章 结语46-48
  • 一、 结论46-47
  • 二、 后续研究建议47-48
  • 注释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 152-54
  • 附录 254-55
  • 附录 355-59
  • 附录 459-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艳;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境的设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吴桂玲,穆琳;从英汉成语惯用语看中西方文化背景异同[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宋玉霞;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孙光贵;惯用语的定义与熟语的分野[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寸金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马晓娜;;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正光;惯用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习惯用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3年04期

9 李国慧;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佘贤君,吴建民;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效先;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惯用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娇寅;对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常用汉语惯用语教学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3 徐真贤;中高级韩国学生的汉语惯用语习得情况调查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传燕;透明度对中高级水平韩国学习者理解汉语惯用语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苏瑞霞;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惯用语的考察与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陈忠;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10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