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有着其独特的功能。本文对体态语做了简要的界定 ,探讨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指出了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的注意要素。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阐释了体态语理论在具体语言交际、语言使用中的意义
【作者单位】: 烟台师范学院
【关键词】: 体态语 情景教学 低屏蔽效应 交际误解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 言关于体态语 ,学术界的描写大体一致。本文只引用其中一种。“体态语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 ,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①“从本质上看 ,体态语是一种信息载体 ,一种包含心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源;;Grice合作原则在体态语中的作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侯柏晨;论教师体态语言艺术的表现技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0期
3 侯乐荣;体育运动中的体态语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钟首民;非语言符号传播中的性别差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许明,徐艳,柴业宏;对高校体育教师体态语言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张梦井;论言语交际中的心理因素[J];惠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伍卓;英语中表达非言语交际的习语[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傅昌萍;文学作品中的非语言符号“体态语”例析——解读盖拉辛[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9 成守允;析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影响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赵升;论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特点与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金兰;现代汉语身体动词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继勇;浅谈非语言交际的中美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鹏生;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向群;体育教学中体态语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昆;指挥动作的符号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徐文闻;小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对师生亲疏关系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严慧芬;面部表情语及其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贝贝;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维维;口译中的非言语交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姜福仁;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何晓曦;头部词语的转指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态语比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侯巧红;;中日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及其差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潘克;;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体态语禁忌[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尹荣方;;“体态语”与文化传承[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冯静;;英汉体态语异同之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6 邹佳瑜;;中日体态语的文化差异[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7 于根元;;语言的要素及其关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日;;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礼貌问题[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9 陈莲洁;;非语言交际在电视剧《黎明之前》人物刻画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单强;;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手法解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璐;;非语言交际的分类、功能及其跨文化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姚喜双;;新闻播音语言及规范的特征[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梅那;;绚烂荧幕中的语言使者——从《实话实说》谈崔永元的语言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维敏;浅谈态势语在教学中的应用[N];黔西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聂传清;丹华是怎样破解华教难题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汉蒙体态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董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体态语[D];苏州大学;2012年
3 迪里木拉提·艾尼;汉维体态语对比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4 杨玲;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蔡辉华;体态语的认知语用功能[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华;英俄汉体态语文化差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崔万宇;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体态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雁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毕纪芹;体态语与会话含义的推导[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徐晨露;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体态语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