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寒暄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2:04
本文关键词:汉语寒暄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门语言真正让人听着感到地道,除了语音语调的正确,语言的流利度、准确度,还有就是对一门语言中蕴含着文化与民族内涵的特殊用语的使用。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寒暄语便是重要一部分。如能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间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那么即使是目的语国家的人也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刮目相看。相反,如果没能正确使用,还会带来笑话甚至误会。可见寒暄语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有着重要地位,但是汉语寒暄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汉语寒暄语又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言语,导致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很难领会寒暄语的真正内涵,更难以根据情景做到灵活使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寒暄语语言本体和教与学现象的分析,设计出利于寒暄语教与学的具体教学方法。论文第一部分探讨汉语寒暄语系统、汉语寒暄语功能以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所体现的的特殊性。既然是对寒暄语教学的讨论,首先应明确寒暄语的概念,本文按照话语内容把它分为招呼式、问候式和即景式,对它有一个系统认识。 第二部分是对教与学现状的分析,知道什么是寒暄语、学习的重要性,就要了解现实教学与使用情况,以便对具体教学提供针对性建议。因为语言的学习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指导在教室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并且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所以不可避免出现各种使用不当,学习者难以体会出什么是适时、适地的恰当表达。 对本体与教学情况的分析,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建议,以便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起到作用。这便是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全文的重点。对外汉语教材中寒暄语内容涉及少、解释不全面,因此要求教师要对学习内容有所补充,清楚在什么阶段教哪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这便少不了对学习者的分析。对教学最有直接帮助的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结合汉语寒暄语特点与一般教学方法总结出五大基本方法与具体教学建议。汉语寒暄语是“高情境”语言,为了弥补实际课堂教学中缺乏真实情境的缺点,现代媒体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为了了解教学效果,改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教师并且对反馈进行分析、对教学进行反思,使教与学不断进步。
【关键词】:汉语寒暄语 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1
- 第一节 汉语寒喧语研究现状6-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8-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9-11
- 第一章 汉语寒暄语概述11-16
- 第一节 汉语寒暄语分类11-13
- 一、 招呼式11-12
- 二、 问候式12
- 三、 即景式12-13
- 第二节 汉语寒暄语的交际功能13-14
- 第三节 汉语寒暄语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殊性14-16
- 一、 汉语寒暄语的文化特殊性14
- 二、 第二语言学习者实际对话交际中的特殊性14-16
- 第二章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情况16-20
- 第一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的教学16-17
- 一、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的寒暄语16
- 二、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寒暄语16-17
- 三、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寒暄语基本教学方法17
-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寒暄语使用情况17-18
- 一、 使用简单17-18
- 二、 不能恰当使用18
- 三、 不理解从而不知如何回应18
- 第三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的跨文化性18-20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探讨20-34
- 第一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20-22
- 一、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内容分析20-21
- 二、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分析21-22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方法22-28
- 一、 讲解法23-24
- 二、 文化导入法24-25
- 三、 对比法25-27
- 四、 辨析法27
- 五、 语境创设练习法27-28
- 第三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教学的多媒体使用28-32
- 一、 教学多媒体功能28-29
- 二、 教学多媒体的选择29-31
- 三、 多媒体在寒暄语教学中的具体使用31-32
- 第四节 对外汉语寒暄语学习评价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理;;寒暄语与关联理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席于霞;;汉语问候语的民族文化特色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秋娜;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郑建新;;论应酬语的话语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平;;寒暄的语言游戏性质[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6 李玮;;从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看中西方交际规则的不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管海英;;小议寒暄语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8 赵海卫;;浅析应酬语的社会功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翠娟;语言的寒暄功能[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汉语寒暄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