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副词“就”的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副词“就”的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语语法界对副词“就”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对其义项分类及释义不统一导致对外汉语教材中“就”的释义没有统一的本体研究的依据,义项释义不清,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释义方面,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罗列“就”的所有语义,包括在语境中的意义,另一种释义方法是反对将语境义归到“就”的义项中去,寻找“就”的本身的含义。本文通过词汇学基础、语用学基础的论证,给出了自己的划分建议。并立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从“就”的关联作用,表示时问,表示范围,表达语气这四方面划分“就”的次类。 “就”这个词有很多意义,每个意义的用法不同,在语句中暗含的主观色彩也不同,又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环境下,怎么教这个语法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考察《汉语教程》中“就”的注释,结合偏误研究成果和第二语言教学法原理,针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本人认为教师在讲授“就”的各类用法时,采用“情景法”很妥当。
【关键词】:副词“就”的释义 语用意义 情景教学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6-9
- 1.1 选题意义6-7
- 1.2 关于副词“就”的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7-9
- 第二章 多义副词“就”的义项分类及释义9-22
- 2.1 关于副词“就”的义项划分9-13
- 2.1.1 “就”义项“趋分”的共时研究10-12
- 2.1.2 “就”义项“趋分”的历时研究12-13
- 2.2 本文对“就”义项设置的建议及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3-22
- 2.2.1 理论依据14-15
- 2.2.2 对“就”义项设置的建议及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5-22
- 第三章 留学生使用副词“就”的偏误分析22-27
- 3.1 漏用副词“就”22-24
- 3.2 副词“就”与其他副词的混用24-27
- 第四章 对多义副词“就”在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27-31
- 4.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27-28
- 4.2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28-31
- 4.2.1 按照习得顺序进行分阶段教学28
- 4.2.2 联系相关词汇及变换句式进行对比教学28-29
- 4.2.3 提倡情景教学,展示语用条件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黄露阳;;外国留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傅满义;副词“就”与“才”的习得及相关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荣杰;副词“就”和“才”之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陆丙甫;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J];汉语学习;1984年01期
7 赖先刚;副词“就”的语义[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董宁;;副词“就”所包含的语义信息及其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周丽萍;;关于副词“就”的三维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陈雅;试析副词“就”的语音形式及语义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幸芳;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及其在教材中的编排策略[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金莲;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金莹;多功能副词“就”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范立珂;副词“就”的语义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郁梅;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就”、“也”、“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王晓薇;“就NP”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副词“就”的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