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GPA第一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16 10:24

  本文关键词:GPA第一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GPA(Growing Participation Approach)即“增长参与式语言学习法”,它是于本世纪80年代由北美语言学家Thomson Greg提出的。首先、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类是通过中介手段认知世界的,所有的中介手段中,语言是最强有力的工具。它不单是连接个人与世界的桥梁,同时也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因此,语言学习并不是学习同一物质的不同名称,而是要学习另外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其次,语言学习同认知也是不可分割的。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言语理解及言语输出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目的语输出及理解的过程较母语而言则更为复杂。基于此,,增长参与式语言学习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以本族语者的方法重新认知世界,而不是构成语言的各个要素。结合言语理解及输出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此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将语言学习分为了六个阶。根据学习者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手段。在具体操作中,它不单强调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目的语的输出练习,并鼓励学习者以本族语者的思维认知世界。 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崛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笔者结合汉语的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将GPA第一阶段的操作手段及原则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对其具体操作给出了相关说明及课程模型。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及需要进行了统计,并就其对GPA第一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的看法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明此方法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解决其在学习汉语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如:辨音等。最后,本人通过阅读文献,根据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前人所做的研究及,对GPA第一阶段的优点及局限做了综合述评,针对根据GPA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给出了些许建议,最终希望对汉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GPA 理论 案例 第一阶段 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4
  • 第一节 研究缘起9-10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10-1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12
  • 一、 研究内容11
  • 二、 研究方法11-12
  • 第四节 GPA 的研究综述12-14
  • 第二章 GPA 概况14-32
  • 第一节 GPA 形成的背景14-17
  • 一、 传统法14-15
  • 二、 DLC15-16
  • 三、 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16-17
  • 第二节 GPA 的定义17-18
  • 第三节 GPA 的理论基础18-28
  • 一、 社会文化发展论18-22
  • 二、 心理语言学22-28
  • 第四节 GPA 的六个阶段28-32
  • 一、 第一阶段:“此时此地”阶段(Here-and-Now)29
  • 二、 第二阶段:讲故事阶段(Story-Building)29-30
  • 三、 第三阶段:共同经历讲述阶段(Shared story)30
  • 四、 第四阶段:深入生命分享阶段(Deep Life Sharing)30
  • 五、 第五阶段:理解本族语者之间的对话(Native to Native Discourse)30-31
  • 六、 第六阶段:自我持续发展阶段(Self-Sustaining Growth)31-32
  • 第三章 GPA 第一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32-45
  • 第一节 操作原则32-35
  • 一、 冰山原则32-33
  • 二、 语料选取原则33
  • 三、 可理解输入原则33-34
  • 四、 先理解后表达34-35
  • 第二节 学习手段35-37
  • 一、 马虎一打(Dirty Dozen)35
  • 二、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35-36
  • 三、 生活习语图( Lexicarry )36
  • 四、 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36
  • 五、 角色互换(Reverse Role-play)36-37
  • 六、 图片排序37
  • 第三节 课程设计模型37-45
  • 一、 沉默阶段37-39
  • 二、 目的语输出阶段39-40
  • 三、 案例总结40-42
  • 四、 问卷调查及分析42-45
  • 第四章 GPA 第一阶段的评价45-51
  • 第一节 GPA 第一阶段的优势45-48
  • 一、 可以高效地学习汉语45
  • 二、 注重首先培养对汉语的理解能力45-46
  • 三、 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46-47
  • 四、 缓解学习语言的压力47
  • 五、 可有效培养沟通能力47-48
  • 第二节 GPA 第一阶段的局限及克服方案48-51
  • 一、 培育师的选择标准48-49
  • 二、 语法学习49-51
  • 第五章 总结51-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姣;李敏;;二十一世纪对外汉语教学:机遇与挑战[J];未来与发展;2003年03期

2 丁艳;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韩秀梅;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1-6期(总第6-11期)总目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孙瑞;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实现语言交际能力[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09期

6 陈绂;略谈汉语同形词及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2期

7 周玉琨;东北地区第三届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召开[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8 黄晓颖;对外汉语教学的备课艺术[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郭颖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刍议[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10 黄晓颖;关于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体系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文静;对外汉语教学中“上”、“下”等三组方位词的认知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2 高会;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交互设计[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谢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探索[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李静波;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茉;个别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炜;对外汉语教学成绩测试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彭菲菲;粤语词汇与粤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海洋;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章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GPA第一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70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