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其对外教学策略
本文关键词: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其对外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语惯用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它诙谐幽默,容易激起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因其灵活性、双层性等结构意义上的复杂特点,给留学生学习运用带来了困难。 现在对惯用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前部分借鉴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部分考察了惯用语的理解机制,希望对留学生的学习认知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从教材选取的角度分析了惯用语“教”中存在的问题,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了“学”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并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 本文包括引言和结论在内,共六个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选题意义,并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惯用语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简单整理了惯用语的基本内容。从现行较权威普遍的观点出发对惯用语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归纳,概括出基本定义:它是一种结构固定短小的习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结构为主,色彩鲜明,,主要通过比喻借代等方式表达抽象意义。另外还概括了惯用语的基本特点,把它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进行了区分比较。 第三章试图从心理认知机制、文化机制和语境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惯用语的理解机制。其中心理机制中的隐喻认知方式、语境机制中的情景语境都是影响留学生理解惯用语的重要因素。本部分试图为留学生理解惯用语提供思维认知平台,帮助其恰当运用理解机制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章主要从教材和学生学习偏误两方面分析总结了惯用语教和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教材需要把握的角度,分析了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语境导入法、心理词典效应法、多媒体详释法、阶段教学和分级教学结合法等。 第六章是结语,说明论文的研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惯用语 基本特性 偏误 文化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13
- 1.1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综述10-12
- 1.2.1 惯用语的本体研究10-12
- 1.2.2 惯用语教学研究12
- 1.3 现有成果中存在的问题12
- 1.4 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12-13
- 第2章 惯用语的基本内容13-17
- 2.1 惯用语的界定13-14
- 2.2 惯用语的特点14-15
- 2.3 惯用语与熟语系统其他成员的比较15-17
- 第3章 惯用语的理解机制17-23
- 3.1 心理认知机制17-19
- 3.1.1 隐喻17-18
- 3.1.2 转喻18-19
- 3.1.3 文化模式19
- 3.2 文化机制19-21
- 3.2.1 行事中庸、追求和谐20
- 3.2.2 以食为天、重视规矩20-21
- 3.3 语境机制21-23
- 3.3.1 语境理论研究21
- 3.2.2 语境在汉语惯用语教学中的运用21-23
- 第4章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3-31
- 4.1 惯用语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23-24
- 4.1.1 惯用语在汉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23
- 4.1.2 惯用语是了解汉民族文化的窗口23
- 4.1.3 惯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23-24
- 4.2 汉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4-31
- 4.2.1 教材教辅中存在的问题24-26
- 4.2.2 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误问题26-31
- 第5章 教学策略31-37
- 5.1 语境导入法31-32
- 5.2 心理词典效应法32
- 5.3 多媒体教学详释法32-33
- 5.4 文化教学法33-34
- 5.5 阶段教学与分级教学结合法34
- 5.6 预治偏误法34-35
- 5.7 对比教学法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作者简介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涛;英汉谚语民族性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张玉能;汉语话语实践的意象性与信息时代的文学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刘澍心,石政;汉语惯用语探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1期
5 季明雨;;谚语:语言的精品——浅议英语谚语[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陈鹤三;;文化心理对英汉词语语际转换的影响和作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马晓娜;;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劲松;;“美女”称谓语泛化的原因及文化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李国慧;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吴晓明;张金桥;;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特点的实验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睿;动宾式惯用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飞飞;“80后”大学生常用新词新语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金t珍;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丽丽;对外惯用语课堂有效教学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雪梅;现代汉语俚语刍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曦;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晶;中日谚语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王慧;三字格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其对外教学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8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