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对新词语吸收状况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对新词语吸收状况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四套使用较为普遍,比较典型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新词语的一些特点,对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状况进行统计、研究,并联系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新词语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对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提供些许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词汇收入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四章,每章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说明,并且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新词语进行界定。 第二章: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必要性。首先结合汉语学习者的交际需要和教材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新词语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口语课的性质和任务为依据,说明学习者在汉语口语课上学习新词语的必要性。 第三章: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统计结果及分析。发现口语教材在新词语吸收方面有如下特点:整体数量比较少;长期系列教材比短期系列教材收入新词语比例大;部分口语教材没有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安排新词语收入的数量;社会生活类新词语占较大比例,某些语义类型的新词语收入数量与学习者的需要相距较远;语源中新造词语占有绝对优势;新词语在教材中的重现率较低。 第四章: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原则及实施建议。结合本文统计分析的结果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建议:在数量方面,结合汉语教材编写的实用原则、渐进原则和规范原则,相对增加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新词语;在语义类型方面,提高经济商业类、科学技术类新词语的比例;在语源方面,结合教材编写的实用原则和规范原则,挑选各语源类型新词语。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口语教材 吸收新词语 现状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2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8-9
- (一) 选题目的8
- (二) 研究意义8-9
-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9-11
- (一)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相关研究现状9-10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语的研究现状10
- (三) 对外汉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状况研究10-11
- 三、 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11-12
- (一) 本文创新点11
- (二) 研究的方法11
- (三) 语料的来源11-12
- 第二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必要性12-15
- 一、 留学生交际表达的需要12
- 二、 教材自身发展的需要12-13
- 三、 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的需要13-15
- (一) 口语课的性质和任务13
- (二) 口语课学习新词语的必要性13-15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现状及分析15-28
- 一、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现状15-26
- (一) 教材选取的说明15
- (二) 新词语分布情况15-26
- 二、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现状分析26-28
- (一) 合理之处26
- (二) 不合理之处26-28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原则及实施建议28-35
- 一、 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原则28-31
- (一) 实用原则28-29
- (二) 规范原则29-30
- (三) 渐进原则30-31
- 二、 口语教材吸收新词语的实施建议31-35
- (一) 吸收新词语的语义类型建议31-33
- (二) 吸收新词语的语源类型建议33-34
- (三) 吸收新词语的词频建议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一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新词语的语义分布情况39-44
- 附录二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新词语的语源分布情况44-46
- 后记46-47
- 个人简历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依昌,严光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外来词语[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3 杨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语新词语[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白朝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问题[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伍玉婵;当代汉语新词语特点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李必辉;王作新;;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周颖菁;;对外汉语口语课词汇教学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雪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及其来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何彦杰;高兵;;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新词新语的必要性[J];汉字文化;2008年02期
10 陈双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成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燕芳;网络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庭龙;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吸收新词语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刘佳莹;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素玲;新时期以来的新词语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武楠稀;现代汉语旧词新义及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8 李晟爱;新世纪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吸收新词新语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许宝丹;新时期汉语新词语产生发展的动因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韩璐;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54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5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