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暂时”类同义词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17 06:33

  本文关键词:“暂时”类同义词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暂时”类同义词 比较 偏误 教学策略


【摘要】:汉语词汇中存在着数量丰富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虽大同小异,但细微的区别对表达和交际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暂时”类同义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考察对象,详细分析了“暂时”类同义词在句法功能、类联接和辅助标记方面的特征,“暂时”类同义词都可以作状语和定语,且“一时”还可作宾语和补语;三者都可以接NP、VP、S,'‘暂时”、“一时”还可接AP;“暂时”类词的辅助标记多位于N-1、N+1处。通过从时间特征和语义指向两方面对“暂时”类同义词进行比较描写,可知该类词具有“持续时间短”且时间具有模糊性的语义特征,并且该类词的语义指向广泛。本文从适用旬类、旬式和语体方面对该类词进行描写分析,进而总结出“暂时”类同义词在句法、语义、语用几个方面存在的异同。 本文还考察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发现留学生“暂时”类同义词的偏误有两种类型:单个词本身的使用偏误和“暂时”类同义词之间的误用偏误。本文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内部原因包括母语文化、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的影响,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和汉语自身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义素分析教学、语素分析教学、图表式教学、归纳法教学、语块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等。
【关键词】:“暂时”类同义词 比较 偏误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0.1 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7-8
  • 0.2 相关研究成果8-12
  • 0.2.1 同义词及其偏误研究8-10
  • 0.2.2 “暂时”类同义词相关研究10-12
  • 0.3 研究对象12
  • 0.4 研究方法和原则12-13
  • 0.5 语料来源13-14
  • 第一章 “暂时”类同义词的句法特征及比较14-38
  • 1.1 “暂时”类同义词的句法功能研究14-19
  • 1.1.1 “暂时”的句法功能14-15
  • 1.1.2 “临时”的句法功能15-16
  • 1.1.3 “一时”的句法功能16-18
  • 1.1.4 “暂时”类同义词的句法功能比较及词性研究18-19
  • 1.2 “暂时”类同义词的类联接研究19-29
  • 1.2.1 “暂时”的类联接20-23
  • 1.2.2 “临时”的类联接23-26
  • 1.2.3 “一时”的类联接26-28
  • 1.2.4 “暂时”类同义词类联接比较28-29
  • 1.3 “暂时”类同义词的辅助标记研究29-36
  • 1.3.1 “暂时”的辅助标记30-31
  • 1.3.2 “临时”的辅助标记31-33
  • 1.3.3 “一时”的辅助标记33-35
  • 1.3.4 “暂时”类同义词辅助标记比较35-36
  • 1.4 小结36-38
  • 第二章 “暂时”类同义词的语义、语用特征及比较38-46
  • 2.1 “暂时”类同义词的语义特征研究38-41
  • 2.1.1 “暂时”类同义词的时间特征38-39
  • 2.1.2 “暂时”类同义词的语义指向39-40
  • 2.1.3 “暂时”类同义词语义特征比较40-41
  • 2.2 “暂时”类同义词的语用特征研究41-44
  • 2.2.1 “暂时”类同义词适用的句类41-43
  • 2.2.2 “暂时”类同义词适用的旬式43
  • 2.2.3 “暂时”类同义词适用的语体43-44
  • 2.2.4 “暂时”类同义词语用特征比较44
  • 2.3 小结44-46
  • 第三章 “暂时”类同义词的偏误分析46-53
  • 3.1 “暂时”类同义词的偏误分类46-49
  • 3.1.1 “暂时”类词单个词本身的使用偏误46-47
  • 3.1.2 “暂时”类同义词之间的使用偏误47-49
  • 3.2 “暂时”类同义词的偏误原因49-52
  • 3.2.1 内部原因49-51
  • 3.2.2 外部原因51-52
  • 3.3 小结52-53
  • 第四章 “暂时”类同义词的教学策略53-60
  • 4.1 义素分析教学53-54
  • 4.2 语素分析教学54
  • 4.3 图表式教学54-56
  • 4.4 归纳法教学56-57
  • 4.5 语块教学57-58
  • 4.6 情景式教学58-59
  • 4.7 小结59-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艺;;美国零起点汉语学习者语法偏误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周红;;“省得”、“免得”语义语用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梓;;《语料库数据驱动的专业文本语义韵研究》评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01期

5 王凤兰;;“暂时”与“临时”辨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马晓伟;;浅谈语法教学与语块教学结合的可行性——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祁琳;;从留学生的语用偏误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8 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田宏梅;;利用汉语语料库研究词语搭配——以“有点”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周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理论观察;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687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87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