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同译动词考察

发布时间:2017-08-20 14:12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同译动词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同译动词 注释方法 语义关系 H19


【摘要】:现行的对外汉语初级教材都会采用媒介语(一般是英语)翻译生词表中的新词语及表达,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词对应于一个英语词。我们把对应于一个英语词的汉语词称为“同译词”。本文则是对同译词中的一个词类——动词——做详细的考察。 本文以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的生词表为考察对象,全面统计同译动词的数量与分布,并对同译动词做多角度的分类,继而提出相应的注释方法。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章,绪论。交代了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对前人关于生词表注释及同译词的研究做了综述,界定了考察对象与范围,并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初级教材中同译动词的基本情况。本章介绍了同译动词在三套教材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按照一定原则,将三套教材的同译动词最终合并为55组。 第三章,同译动词的分类。本章对前一章统计合并出来的55组同译动词从音节、语素、语义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其中以语义的分类为重点。 第四章,同译动词注释方法的讨论。本章首先总结了前人关于生词注释提出的原则,进而提出避免同译动词需要使用的三大方法:补充说明法、词语互现法、标记法。 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内容,说明文章的缺点与不足。
【关键词】:同译动词 注释方法 语义关系 H19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7-8
  • 1.2 相关文献综述8-10
  • 1.2.1 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的注释8-9
  • 1.2.2 对外汉语教材中同译现象的考察9-10
  • 1.3 考察对象及研究方法10-12
  • 1.3.1 考察对象的选择10-11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教材中同译动词数量及分布12-19
  • 2.1 统计方法及标准12-13
  • 2.1.1 同译词与非同译词统计标准12
  • 2.1.2 动词数量的计数标准12-13
  • 2.2 同译动词在教材中的基本情况13-19
  • 2.2.1 同译动词的数量统计13
  • 2.2.2 同译动词的分布情况13-15
  • 2.2.3 三套教材的同译词组15-19
  • 第三章 同译动词的分类19-28
  • 3.1 按音节划分19-20
  • 3.1.1 单音节-单音节19
  • 3.1.2 双音节-双音节19-20
  • 3.1.3 单音节与双音节20
  • 3.1.4 小结20
  • 3.2 按语素划分20-23
  • 3.2.1 共语素同译词20-21
  • 3.2.2 不共语素同译词21
  • 3.2.3 部分共语素同译词21-22
  • 3.2.4 小结22-23
  • 3.3 按语义关系划分23-28
  • 3.3.1 同义或近义关系23-26
  • 3.3.2 义素重合关系26
  • 3.3.3 语义不相连的同译词26-28
  • 第四章 教材中同译动词注释方式的探讨28-35
  • 4.1 生词译释的原则28-30
  • 4.2 分化释义的主要方法30
  • 4.330-33
  • 4.3.1 补充说明法30-31
  • 4.3.2 词语互现法31-32
  • 4.3.3 标记法32
  • 4.3.4 小结32-33
  • 4.4 不同语义关系同译动词注释方法33-34
  • 4.4.1 对语义不相连的同译词的注释方法33
  • 4.4.2 对义素重合的同译词的注释方法33-34
  • 4.4.3 同义或近义同译词的注释方式34
  • 4.5 小结34-35
  • 结语35-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纪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2 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3 陈光磊;21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1期

4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5 张燕;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6 王路江,曲德林;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7 李春红;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动词偏误[J];八桂侨刊;2004年04期

8 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9 陈岩;赵宏;;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新夷;;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史金生;胡晓萍;;动词带“着”的“把”字结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罗燕萍;;谈现代汉语“V+到”结构的形式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贾卉;;新闻标题动词英汉对比和汉英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郑丽;;《新华字典》新旧版本“扌”部动词释义对比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景爱;;浅析日语授受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涛;杨亦鸣;赵仑;;现代汉语名动分离的时-空特征分析[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华英;;仙游话动词的体和貌浅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丁凯东 晋城市矿区中学;动词使诗歌“动”起来[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翟帆;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记者 唐景莉邋实习生 王萌;北语培养对外汉语“种子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杨启蒙;涉外汉语培训悄然升温[N];信息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郭晓虹;让全人类分享中华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9 邻水县石永中学 冯芬;浅谈被动语态的结构与用法[N];广安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景霓;毛南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李伟亚;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金河钟;殷商金文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全香兰;汉语“进/出”与韩国语“(?)”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5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毕彦华;单语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动词释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顺军;“上/下NP”结构的考察及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07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07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