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分析在近义词辨析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语义分析在近义词辨析中的运用
【摘要】:近义词是各种语言中都有的语言现象。传统的近义词辨析多从词语内部进行辨析,本文通过对"不料,没料到,没想到"的语料分析,在说明语义外部指向和语义外部背景的基础上来辨析这组近义词的异同,并说明通过不同语料的使用情况对近义词作语义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近义词辨析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语义分析 近义词 辨析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现代汉语中“不料”、“没料到”、“没想到”三个表达法,语义上都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商务印书馆2008),将三者混在一起,相互解释,很难辨其语义上的差异。然而,通过语料分析其语义指向和语义背景,我们却可以区别它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丽叶;;浅谈“熟悉”与“熟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2 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3 萍庵;;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同义词大词典》读后感言[J];辞书研究;2011年03期
4 ;《凯氏现代英汉同义词 近义词辞典——求解、用法、辨析附反义词》双解词典[J];外语电化教学;1992年03期
5 卢鹏;李冰燕;张海增;;“一直”及其几个近义词的功能辨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6 李竺娟;;浅谈现代汉语实词的辨析[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1期
7 刘召先;;古代汉语的同义词及其辨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车慧;;时间词“刚才”、“刚”之比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9 李霞;;从语义学辨析谚语和歇后语的功能[J];民间文化论坛;1998年03期
10 ;编者附言[J];咬文嚼字;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欣达;;从「悬、挂、吊」看现代汉语近义词的区辨[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彭君梅;;《葛洪肘后备急方》同义动词管窥[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吴泓;;小议“零X”一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殷晓芳;;回忆性叙事叙述主体分裂的认知语义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朱楚宏;;成语“差强人意”的语义分析及动态规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时达明;林鸿飞;;基于内容相关度和语义分析的Blog热点话题发现[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渝光;陈典红;;普通话韵律的声学特征及正误辨析的原则方法[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书生;“做出”与“作出”辨析[N];光明日报;2001年
2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立仁;兰州方言常用词汇[N];兰州日报;2009年
4 陈丽萍;从多义短语入手讲授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层次分析[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明辉;认知类动词及相关句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额尔敦朝鲁;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王小海;‘义项’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雪;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四川大学;2005年
2 徐梦云;对汉语‘立’的认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瑞;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兰佳睿;《中国文法要略》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明芹;AB式象声词的重叠形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冀婷婷;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视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阮贵义;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简榕蓉;现代汉语动词计量的语义分析及教学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夏惠敏;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笠;《孟子》连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5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