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和“尤其”的多角度考察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辨析
发布时间:2017-09-08 08:24
本文关键词:“特别”和“尤其”的多角度考察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辨析
【摘要】:汉语中存在的大量近义词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关于近义词的辨析方法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结合“特别”和“尤其”这一组近义词,以三个平面为理论指导,从语义、句法、语用这三个方面出发,详细考察了“特别”和“尤其”这一组近义词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有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尤其”只有副词一种词性,所以我们重点对比的是两者的副词用法。另外,“特别”的义项比“尤其”丰富,因此我们重点考察的是二词的相似义项。当二词都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时候,意义和用法都比较相似,表示所修饰对象比句中明示或暗示的其它对象的程度高或低。但是“特别”既可以是相对程度副词,也可以是绝对程度副词,而“尤其”只能作为相对程度副词来使用。在表义上,“特别”强调的是所修饰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趋异性”,而“尤其”强调的是“递进性”。句法上,二词所接的成分比较相似,都可以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类型,但对词语的要求不一样,如当修饰形容词时,“特别”一般是作为绝对程度副词来使用的,而“尤其”只要句中有比较对象,就可以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时候,作为相对程度副词的“特别”和绝对程度副词的“特别”也有小小的区别。文中还考察了二词跟“是”结合以后的句法结构,二词加“是”以后的强调意味更明显,其后也可接名词、动词、小句等句法结构,最后还考察了二词所能出现的比较独特的句法结构,如“尤其”在句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跟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一起出现在句中等,这些都是“特别”所不具备的的。语用上,“特别”的使用频率要比“尤其”多,且“特别”是一个书面语与口语并用的词语,而“尤其”出现在书面语中的情况更多。语气表达上,“尤其”要重于“特别”,并且带有轻微的转折语气。在全面考察了“特别”与“尤其”的语义、句法、语用特征之后,我们结合近义词辨析的策略,考察了留学生在使用二词时的偏误,并对怎样在课堂上辨析二词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见解,希望能对汉语课堂上的词语辨析有所帮助。
【关键词】:“特别” “尤其” 语义 句法 语用 辨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录8-10
- 一、绪论10-14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13-14
- 二、“特别”和“尤其”的语义分析14-22
- (一) 各类工具书关于“特别”“尤其”的释义14-15
- (二) 两者都作为程度副词使用时的差异15-18
- 1. 相对程度15-17
- 2. 绝对程度17-18
- (三) 与上下文语义表达关系上的区别18-21
- 1. 包含关系18-20
- 2. 并列关系20-21
- (四) 小结21-22
- 三、“特别”和“尤其”的句法分析22-32
- (一) “特别”“尤其”+形容词22-24
- (二) “特别““尤其”+动词/动词词组24-26
- (三) “特别”“尤其”+名词/名词性短语26-27
- (四) “特别”“尤其”+是27-29
- 1. 是+动词短语27-28
- 2. 是+名词/名词短语28
- 3. 是+介词短语28-29
- 4. 是+小句29
- (五) “特别”“尤其”的否定29-30
- (六) “特别”“尤其”的其他句法结构30-31
- (七) 小结31-32
- 四、“特别”和“尤其”的语用分析32-40
- (一) 两者在使用频率上的差异32-33
- (二) 两者在语体上的差异33-34
- (三) 两者在使用时选择的倾向性的差异34-35
- (四) 两者在语气上的差异35-38
- 1、夸张语气36-37
- 2、转折语气37-38
- 3、两词同现时语气的差异38
- (五) 小结38-40
- 五、“特别”和“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辨析40-47
- (一) 近义词课堂辨析策略40-43
- 1、三个平面原则40-41
- 2、结合词语实际进行辨析41-42
- 3、课堂辨析需要注意的问题42-43
- (二) 留学生在使用“特别”“尤其”时的偏误43-45
- (三) “特别”“尤其”的课堂辨析策略45-46
- (四) 学生对辨析方法的反馈46
- (五) 小结46-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小林;现代汉语“本来”、“原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韩美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词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2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1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