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汉字文化意蕴探析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角下的汉字文化意蕴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热"、"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文化并学习汉语,本文从先民的智慧、审美情趣、思想光辉三方面入手,探析汉字的文化意蕴,进而展示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独有的文化魅力,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兴趣,丰富文化传播的内容。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
【关键词】: 汉字文化 智慧 审美情趣 思想光辉
【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5DB334)
【分类号】:H12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特别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下的外交政策,世界各国开始更加关注中国,“中国热”、“汉语热”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470多家孔子学院更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座汉语桥。特别是来访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庆俄;;浅谈汉字的文化内涵[J];汉字文化;2012年04期
2 赵艳梅;王爱萍;;从汉字的文化意蕴谈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5期
3 马永善;及文平;;基于汉字构形彰显的审美特质[J];新闻爱好者;2010年22期
4 吴慧;;辩证统一:汉字构形及其文化意蕴[J];殷都学刊;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逸;六书与华文广告视觉创意[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潇;新HSK一级前50个词字形起源、词义演变及文化蕴含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宽;论形声结构的组合关系、特点和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詹绪佐;朱良志;;汉字的文化通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朱晓红;;分析汉字文化信息 改进汉字教学运用策略初探[J];大众科技;2010年06期
4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5 王奕月;;如何进行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田茂松;汉字的构造特征及其习得机制与对外汉语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7 梁敬泗;试谈汉字结构与力学的关系——汉字结构形式美的探讨[J];齐鲁艺苑;1985年00期
8 王立军;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宋文程;汉字原型: 聚象与智能[J];唐都学刊;1997年02期
10 张普;;汉字部件分析的方法和理论[J];语文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折敷濑兴,何群雄;识字阶层的扩大──汉字文化东渡小史之八[J];语文建设;2001年04期
2 段国超;一本值得一读的《汉字文化学》[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龚雪梅;小论汉字文化学[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秦汉;《汉字文化学》简评[J];台州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王立军;汉字文化学的科学定位——读王宁等《汉字与文化丛书·总序》[J];殷都学刊;2002年02期
6 章琼;二十世纪汉字文化研究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7 朱曼华;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J];汉字文化;2003年03期
8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综述[J];汉字文化;2005年02期
9 王蒙 ,孟华;关于汉字文化的对话[J];书屋;2005年06期
10 李敏生;坚持科学发展观 弘扬汉字文化[J];汉字文化;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田力;;大自然中的“吟”与“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单博;马莲;;由几个常用中医繁简字对汉字文化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3 李春旺;王春明;;“规范码”——与汉字文化完美结合的编码[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迪;14名委员联名建言汉字文化保护与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洪泽;甘肃弘扬汉字文化的思考[N];甘肃日报;2011年
3 任慧;信息化时代汉字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担当[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陈秋萍;弘扬汉字文化 加强国际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许德楠(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字文化与电脑文化的碰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杲文川;弘扬汉字文化 为振兴中华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黎军 袁涛;“汉字文化”拒绝恶意炒作[N];光明日报;2000年
8 冯天瑜;中日汉字文化的交互关系[N];光明日报;2001年
9 叶茂根;从“汉字文化节”说开去[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张富娟;透视“汉字文化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文长(TONG VAN TRUONG);冰封与潜流[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志玲;试论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晓红;汉字文化信息分析及其教学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素丽;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鄢琨;沛县汉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婷婷;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学[D];渤海大学;2014年
6 董虎兰;中学文言教材中汉字文化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成成;《说文解字·女部》汉字文化内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6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