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向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操作方式
本文关键词:语义指向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操作方式
【摘要】:语义指向分析法迎合汉语语法特点凸显出了研究优势,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语义指向分析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也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理解句义,明晰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本文提出了语义指向分析在具体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希望对教学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 语义指向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操作方式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优势1.语义指向分析法迎合了汉语语法的特点,突显出了研究优势语义指向分析法是菲尔墨(C.J.Fillmore)格语法(CaseGramma)r的影响下,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引进的新的分析手段。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只有短短30多年时间,但取得了颇丰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健骥;状态补语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2 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换一个角度打量语文——言语教学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汪颖;;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苗力丹;;浅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中语言情境的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江;从《汉语初级教程》看对外汉语教学补语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梅晓娟;配价语法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J];辞书研究;2003年05期
7 孙晓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交际化”问题[J];大家;2012年08期
8 赖帆;;对外汉语教材中助词“着”的编排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10期
9 应兰茴;;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比较分析[J];高教与经济;2006年02期
10 齐沪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问题[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匡倩;;词语的表达色彩和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解明静;;对外汉语综合课带“得”补语教学顺序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10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常晶晶;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存在句教学个案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真;现代汉语“一V再V”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蕾;蒙古国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情况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连芳;印尼学生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情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付小琴;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点的选用与编排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超;初中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情态补语练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晓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PPP模式和PACE模式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多诺娃;针对POLYGLOT培训学校初级B班学习者的综合课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2 戴昭铭;评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汉语句型研究》读后[J];汉语学习;1991年03期
3 宋玉柱;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札记[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4 徐枢;回顾与展望——试谈80和90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5 王还;漫谈汉语一些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6 鲁健骥;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7 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挑战[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8 赵淑华;句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析“才”字句[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3期
9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雯煦;;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2 丁孝莉;;“综合教学法”在初级 “把”字句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07年03期
3 吉庆波;李玉华;;状态补语带宾结构中V_1的省略条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康晓宇;;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5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6 汉交;;中国召开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7 汉综;;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赴菲律宾讲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8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9 鲁俐;关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兼聘制教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10 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10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3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4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记者 郝中实;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汉语“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6年
9 实习生 杜静 王华;全球汉语热升温,你准备好了吗[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李晓东;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960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6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