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社会科学 工程高校 技术效率 Malmquist指数
【摘要】:本文基于2005年至2012年间110所211工程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这110所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在2005-2012年间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退步。变动趋势区域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工程高校 技术效率 Malmquist指数
【分类号】:G647.25
【正文快照】: 1引言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科研能力与国家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据统计,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有70%诞生于高等学校,二战以后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高等学校[1]。“十五”期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经费每年平均增长20%,科技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试论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0年01期
2 纪宝成;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3期
3 田新华,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人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组建科研“集团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J];中国林业教育;2002年05期
6 袁卫;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关于一流大学的两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7 陶文沂;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努力开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在江南大学第一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朱志媛,许英才,任健雄;浅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3年01期
9 ;以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为龙头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繁荣[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09期
10 高侠;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品荣;;人文社会科学与素质教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闵维方;;创建一流大学的灵魂[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亚军;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及其教育改革的走向[N];科技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杨春凌;贵州大学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振兴计划[N];贵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江迪;程天权:应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李汉荣 岳辉 赖红英;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苏峤;我省启动实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和平;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的航空母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记者 李亚彬;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大学担负重要使命[N];光明日报;2002年
8 人文学院 李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人文和社会科学建设[N];新清华;2009年
9 许丹娜;人文社会科学走进华北电力大学[N];科技日报;2002年
10 哈工大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高献忠 哈工大校长助理 梁迎春;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促进制度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悦;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政府介入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罗来龙;论精神生产与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晓娟;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浩友;转型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素霞;湖南省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赵琦兰;理工为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刘丽丽;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体系之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3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