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角协调关系嬗变透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指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读
本文关键词:从三角协调关系嬗变透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指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读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三角协调关系 教育政策
【摘要】: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历经了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数量上扩张转向质量上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转变三个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同时期的转型发展主要受制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和调整,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政府、高校与市场"三角协调关系"的变化。当前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遵循三角协调关系中"三重螺旋模式"的原则和规律,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与市场协同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
[Abstract]:Fro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ocal colleges transformation, has turn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from quantity expansion to quality upgrading, training objectives chang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important periods. The reform and adjustment of the new local colleges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subject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however, the new local colleges restructuring theory development policy is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and the "triangle relationship". The current local new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in transition development should follow the triangle coordination "three spiral mode" principle and law,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the marke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alent cultivation graduall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of university colleges.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6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CJF16008),主持人:蒋平 2015年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项目“知识转型的技术逻辑下中美高校网络课程改革比较研究”(QGXH15-08),主持人:蒋平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Scmnu1406),主持人:蒋平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专栏报道,报刊杂志纷纷热议,高校内部疑虑重重。为什么要转型,转型方向是什么,怎么转型?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独立学院开始脱离“母体大学”,重构办学定位与特色,由部分三本院校向二本院校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努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知识生产视域下的大学模式变迁[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潘懋元;;独立学院的转型定位和发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王宾齐;;关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角关系的定量研究假设——对伯顿·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式”的物理学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4 陈新民;;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夏建国;易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玲;;转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年04期
2 蒋平;张继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理论、政策与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蒋平;张继华;;从三角协调关系嬗变透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政策指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09期
4 黄小玲;;广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6年11期
5 尹建锋;;大学章程的实施系统:架构、运行机制与建模[J];理论导刊;2016年03期
6 李荣华;彭绪铭;;独立学院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年04期
7 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10期
8 马香品;;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探索——以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为例[J];经贸实践;2015年12期
9 郑燕升;;谈谈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J];轻工科技;2015年09期
10 范跃进;王玲;刘福才;张继明;;潘懋元先生思考民办高等教育问题的八个基本逻辑[J];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益凤;;知识生产模式变迁与研究型大学改革之道[J];高教探索;2014年04期
2 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11期
3 文丰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王宾齐;;我国高校趋同化现象的理论解释——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骥;;中西方传统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庙堂型与书斋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6 洪茹燕;汪俊昌;;后学院时代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再审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6期
7 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8 傅大友;;关于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王凤玉;单中惠;;试论美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10 万洪禄;;解三力平衡问题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6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晓春;论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2 李江源;教育政策失真的因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3 河源;简析日本教育政策的制订[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王世忠;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涵义、特征及其功能的探讨[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姚晓春;简论教育政策的限度[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6 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7 常为 ,杜朝晖 ,刘仁辉;论教育政策制定者个人因素对政策制定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2年01期
8 潘苏进;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政策的演进[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0期
9 祁型雨;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J];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10 韩清林;教育政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德维珂·科拉罗;胡咏梅;梁文艳;;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概念、作用、系统框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田静;施江滨;;美国教育政策中“农村”概念界定的应用与问题[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齐红深;;试析历代教育政策对满族教育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Gerard Postiglione;;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秦行音;;英国工党教育政策的简要历史变化及新工党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程细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建忠;;赞比亚独立以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若干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庞学光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决策与发展研究所;加强教育政策执行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田虎伟;评论教育政策的创新之作[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周洪宇;建议成立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以瑾邋张圣华;为了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赵改荣;教育政策惠于民[N];新乡日报;2013年
6 王心禾;那些教育政策不能跳过的程序[N];检察日报;2013年
7 政治及公共管理学者 阮思余;教育政策要接地气[N];东莞日报;2013年
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刘复兴;审视教育政策的一个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张瀛 张天雪;教育政策彰显民生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公众对教育政策关注度较高[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园园;复杂理论视阈下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智超;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毕正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博;多层治理语境中的欧盟教育政策[D];厦门大学;2008年
2 乔卫丽;关于教育政策学科名称歧义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国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白丹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初等教育政策研究(1929—1949)[D];宁夏大学;2015年
5 郭敬浅;“村小”需求与教育政策回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艳萍;美国奥巴马总统执政时期教育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高虹瑶;欧盟援助非洲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芳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武梅顺;越南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天露;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政策解读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6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36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