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成绩考评体系的实效性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本文选题:思想政治理论课 切入点:考评体系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的"操盘手"。"知行脱节"的传统考评体系,不仅形式缺乏创新、考评主体单一、考评内容固定,而且考评结果对课程育人目标的反馈效益差,影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必须在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的前提下,遵循考评理念更新、考评结构优化、突出学生主体、强化学生本位的技术路径,持续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考评体系的实效性,从而在激励约束机制上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operator" of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disjointed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s not only lack of innovation in form, single subject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but also fixed in content. Moreover, the feedback effect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 on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the course is poor, which affects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ollow the renewal of the evaluation idea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ructure.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should be highlighted, the technical path of student-oriente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hould be continuous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and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uld be realized smoothly in the mechanism of encouragement and restraint.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学工部;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产业结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6-gh-005) 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7510004)阶段成果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蓉;关于高校运用多媒体讲授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2期
2 赵建利;政治理论课与“三个自觉”[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9期
3 张秀荷,马凤娟,董连堂;努力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沈济时;加强和改善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5 曲跃厚;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白刚;《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五个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刘立祥;激情与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8 雷丽君;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相结合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林红;运用“情感启发”教好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1期
10 何美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途径[J];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2 俞丽君;李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张新薇;;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4 周贵卯;;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和谐校园建设[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5 何伟纲;王国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6 李光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李立勇;李贵成;;适应两个变 实现两个转变 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8 陈效兰;吴征;;师生互动式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9 张维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经录;;一体化: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的当代表征[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国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N];青岛日报;2005年
2 王淑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代乐;全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讨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王晖;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召开[N];河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欣;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局面[N];青海日报;2008年
6 广西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家组首席专家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韦日平;“八○后教师、九○后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7 江南大学教授 谢振荣;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0年
8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蓉生 程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09年
9 程美东;我们应怎样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N];人民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江芸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5年推出50名省级名师[N];四川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叶荣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陈鸿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余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郭纯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喻刚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元芳;四川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曹福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宁;问题·原因·对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郎蜀岚;以05方案为指导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及其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董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8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9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