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中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信任研究
本文选题:“双一流”建设 切入点:大学教师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使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大主题。大学教师体面劳动是实现"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基石。由于制度性不信任,当前大学教师体面劳动感低下,集中体现在薪酬偏低且同工不同酬、忽视学生学习主体责任、以复制率检测代替同行评议、科研经费报销有罪推定等。"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劳动者为本"理念,以制度信任为基础,保证教师在薪酬、教学评价、学术评价、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尊严体验。
[Abstract]:Bringing a group of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to or near world-class standards, It is a major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for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The decent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stone to realize the overall goal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system distrust, the sense of decent work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low at present. It is embodied in low salary and different pay for equal work, neglec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main body of study, replacing peer review with examination of copy rate, presumption of guilt in reimburs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et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the idea of "taking laborers as the basis" should be adhered to. On the basis of system trust, teachers can get full dignity experience in salary, teaching evaluation, academic evalu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managem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温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中高校新意见群体政治吸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NDJC104YB
【分类号】:G6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04期
2 周光礼;黄露;;为什么学生不欢迎先进的教学理念?——基于科教融合改革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3 路丽娜;王洪才;;质性评教:走出学生评教困境的理性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16年02期
4 张辉;洪成文;;“双一流”建设的社会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美国大学与捐赠基金关系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3期
5 郑波;;围绕“双一流”建设 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2016年03期
6 方兆玉;汤俊雅;别敦荣;;国际视野下的“双一流”建设 专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J];上海教育;2016年08期
7 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年01期
8 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1期
9 黄维德;柯迪;;上海高校教师体面劳动现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11期
10 王帅;;国外高校学生评教研究对我国教师评价研究的启示——以学生对外语教师评价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修菁;;“双一流”大学应从四个方面发力[N];人民政协报;2016年
2 杨培林;;“报销噩梦”最终会伤害谁[N];光明日报;2015年
3 唐红丽;;学术成果问题根源于“评价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国;薛智敏;张学铭;许凤;李勇;;高等院校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年04期
2 许文浩;;再造管理:“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办公室的新担当[J];改革与开放;2017年13期
3 付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政策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4期
4 张春燕;乔印虎;陈杰平;张春雨;陈丰;苑风霞;;在“双一流”教育方针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年26期
5 谈小龙;陆婷婷;苗天宝;;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年26期
6 刘海涛;;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基于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7 王洪才;;“双一流”建设:机制·基础·保障[J];江苏高教;2017年06期
8 朱家德;;“双一流”建设中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信任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3期
9 曹辉;符永宏;戴宁;;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与中国一流学科发展前景[J];情报探索;2017年05期
10 饶武元;刘浩;;一流学科研究的主题、前沿及问题探讨--基于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2 周光礼;;回归复杂性:未来大学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3 周光礼;;经费配置模式与大学战略选择:中国大学趋同化的经济学解释[J];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09期
4 周光礼;;培养理性的行动者——高等教育目的再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5 王悦;马永红;;从师生视角看高校中的学生评教——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03期
6 刘振天;;高校教学评估效能的特性及因应策略——一项基于数据、调查和观察的新发现[J];现代大学教育;2014年06期
7 周光礼;;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09期
8 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年28期
9 周光礼;莫甲凤;;从政府问责到社会问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年02期
10 文雯;史静寰;周子矜;;大四现象: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型——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3[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元琴,梁保国;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忠俭;大学教师创新素质的初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S1期
3 ;天津大学教师全部竞聘上岗[J];新长征;2000年09期
4 陈嘉;浅谈大学教师素质[J];云南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5 吕凤英;素质教育中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6 邹筑煜;大学教师在网络时代的新角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翔;大学与大学教师[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传萍;;论大学教师之间的交往对个人科研的价值[J];中国电子教育;2002年01期
9 ;从大学教师到大款“二奶”[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10 王培英;尊重行为心理演变规律 激励大学教师努力工作[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晏扬;大学教师的待遇真的“太差了”?[N];深圳商报;2010年
2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尧;作为学者的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中国学生太多,美大学教师培训“叫对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 刘东风;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8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9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栋娟;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兴亚;当代大学教师角色困境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章小梅;大学教师服务学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靳宇倡;大学教师工作枯竭状况及相关因素[D];清华大学;2006年
7 王中奎;美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韩小敏;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特点解析及构建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9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60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