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22:04

  本文选题:高校 + 思想政治教育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形成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十八大以来,微媒体、微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微传播正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成为一种主流传播,大学生业已将"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介作为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通道,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思路、新格局与新范式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此外,已经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活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求必须实现微传播的模式创新以有效化解现存问题。以此为契机,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尤为重要。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为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参照,还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难题的求解提供了学术启发,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全面审视并精准化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增强其微传播力和微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并实现其向学生的回归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整体贯穿了"两个统筹"的思想主线,即始终坚持"统筹宏观与微观,统筹理论与实践",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以抽样调查、建立模型为具体方法,主要探讨了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梳理并评述了研究现状,明晰了研究的主要方法,指明了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从相关理论探讨入手,界定了微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基本概念,探究了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精神交往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了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的意义价值。第三,审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中取得的成效,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立足问题本原,以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为基本遵循,以新媒体发展规律和现代微传播规律为科学指导,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解读并分析了模式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点整体建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协同型"微传播模式并在此过程中特别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评估模式。第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要素协同型"微传播模式为指导,精准设计了建设微资源、培养微主体、丰富微信息、善用微媒介、鼓励微方式、把握微受众、注重微控制、培育微生态等八个微传播策略,有助于化解现实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策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而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第六,总结了研究全过程得出的四点结论,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深化方向,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传播的研究需要坚持不忘本来、回归初心,吸收外来、兼收并蓄,面向未来、双向发展。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channel to rece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In addition ,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micro - propag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icro - propag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points o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icro - propag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nd points o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icro - propag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Both inclusive , future - oriented and two - way development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东;;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需要重视微观话语的针对性[J];红旗文稿;2016年23期

2 曲一歌;王艳华;;“微传播”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23期

3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及其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魏荣;毛汪兴;;论自媒体环境诉求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5 吴海江;杜彦君;;互联网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基于“自干五”现象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02期

6 邬贺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04期

7 封莎;郭勇;;网络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样态[J];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8 黄美娟;;略论微传播视角下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24期

9 郑晓明;;微媒介时代的表达自由与传播伦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李翔;;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5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年

2 张意轩;尚丹;程远州;;网络直播 清朗方能更红火[N];人民日报;2016年

3 曹智;栾建强;李宣良;;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日报;2015年

4 赵欢春;;牢牢掌握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5年

5 ;微文化需大关注[N];光明日报;2013年

6 祝华新;;守护互联网生态的晴空[N];人民日报;2013年

7 陈跃 ;伍玉松;;“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2年

8 ;内容传播的合作竞争:新闻资源整合分享[N];中华新闻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旭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段海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学论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韬;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与优化对策[D];河海大学;2007年

4 闫贺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的受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5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